母猪饲料盐少放了 为什么猪饲料中要加盐加多少要比较合适

  • 作者:猪价新视角
  • 发布时间:2024-10-19
  • 阅读:307
  • 来源:https://www.chazhujia.com/

"母猪饲料盐少放了"是一个许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将通过本文为大家整理的资料,带领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

为什么猪饲料中要加盐加多少要比较合适

一般正规的生产饲料厂家都会在工厂饲料中添加所有的元素,我们不需要再添加了。我们加盐的做法不对,会增加猪肾脏的压力,也会增加猪的耗水量。久而久之,会给猪带来一些疾病。

1.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和氯,它们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离子。氯也是胃液的一种成分,在蛋白质消化中起重要作用。 钠和氯也有调味作用。猪需要的钠和氯相对较多,猪饲料的有限含量不能满足猪的需要,必须单独添加。

2.由于盐对于补充钠和氯具有成本效益,因此常见的添加剂是盐。加盐比例:普通乳猪0.4%,大猪0.3%,怀孕母猪0.3-0.35%,哺乳母猪0.35-0.4%,猪0.4-0.5%。当饮食中盐的比例超过2.5%时就会发生盐中毒!加盐时,一定要磨成细粉,拌匀,放入饲料中。不应该有大块的盐,因为这会导致盐中毒。

3.如果猪拱起来、啃墙、吃猪粪、从栅栏上跳下来、生长缓慢等,这是由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造成的,因为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30多种营养物质,如果饲料能不满足这些元素,猪就会出现上述情况。

母猪饲料盐少放了 为什么猪饲料中要加盐加多少要比较合适
(来源网络,侵删)

4.如果猪咬墙角,可能是饲料中盐分不足。猪舍一角由于粪便和尿液长期堆积,硝酸盐较多。猪的嗅觉比较灵敏,它会自发地寻找和摄取来补充体内盐分的不足,这时要适量加点盐分。体重60-90公斤的育肥猪日粮含盐量为0.25%。

如果使用预混料或浓缩料混合饲料,则不添加盐。制造商已经在比例中添加了盐。在从事水产养殖时,我们仍然必须相信科学。我们相信大厂家的配合饲料,在购买预混料或浓缩料的时候,要按照厂家的配合比例进行配合,讲规律,讲科学。

肥猪胃肠炎后吃饲料少怎么办

腹泻病可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群中发生。

小肠是大部分营养成分吸收的场所,大肠段含有众多的菌落具有强大的发酵作用。所吸收的大部分是一些挥发性脂肪酸、电解质和水分。仔猪在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下,肠道内环境发生紊乱,病原微生物大量增殖,产生、释放有害气体和毒素,造成肠绒毛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破坏了肠粘膜完整性,消化机能紊乱,小肠吸收能力降低,小肠中大量未充分消化的食糜进入大肠,使大肠微生物发酵产生有害酸的浓度增加,而引起大肠内渗透压上升,大量水渗入大肠从而引起腹泻,使营养物质、电解质、体液严重丢失,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引起腹泻致病陛病原有: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a、猪痢疾密螺旋体如 Treponemahyodysentefiae,TH、沙门氏菌Salmonellosis等);病毒(传染性胃肠炎TGE,轮状病毒rotavims、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等);寄生虫(猪等孢球虫(1sospomalis)、类圆线虫如 Strongyidesmnsomi、猪毛首线虫Tfichurissuis等)的感染都可引起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和球虫。据统计哺乳猪流行的病原:球虫占32%、大肠杆菌占21%、传染性胃肠炎占20%、产气荚膜梭菌占11%、轮状病毒占10%、未诊断的占6%。常常同一病料所分离鉴定出来病原不止一种,并随着近些年来的观察分析,球虫导致的腹泻有增加趋势。

消化不良(如喂食过多、饲喂发霉或有毒饲料、大豆粉等饲料过敏)、代谢失调(如低血糖症)、环境恶化引起的应激等,大多发生在断奶期间。

大肠杆菌是集约化猪场猪只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1~5日龄的仔猪所占比例较高(54%),从6日龄到断奶时所占比例较少(14%),根据发病日龄可分为以下两种:

3.1.1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又称仔猪黄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原是以溶血性大肠杆菌O抗原型O60和O115两种血清型为主,以排出黄色水样或内含凝乳小片的粘液状粪便和迅速死亡为主要特征。胃肠卡他性炎症,十二指肠严重充血、水肿。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发病率在75%左右,死亡率50%,更小的仔猪甚至100%死亡。控制不好将给养猪场造成很大损失。

3.1.2迟发型大肠杆菌病(又称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3周龄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出灰白色、糊状、有腥臭味稀粪为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3.2 C型魏氏梭菌(仔猪红痢、坏死性肠炎)

该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的,病猪排出血红褐色或含有坏死组织碎片、气泡的稀粪。主要感染3日龄以内的仔猪。据调查,1~3日龄发病率为71%,4~7日龄为11%,2周龄为13%,3周龄为5%,该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剖检病变为空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

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以2~3月龄发育的小猪最为严重。主要症状为剧烈下痢,排出混有血液、血凝块、粘液及组织碎片的褐、黑红色血痢。可引起病猪死亡,发育受阻,饲料报酬低,死亡率一般在25%~30%。剖检病变为大肠枯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重者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样坏死性肠炎。

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性传染病。主要感染4月龄以内的仔猪,尤其是刚断奶仔猪易感。发病率低,死亡率高。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亚急性和慢性病例主要为大肠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病猪表现为严重腹泻、排出含有血液及坏死组织碎片的的黄绿色、褐色恶臭粪便,体温升高至40.5~41.5℃,在耳、四肢、腹部皮肤还会出现紫斑。

3.5.1预防:防治细菌性腹泻病关键首先是做好免疫工作,建立、执行规范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免疫的重点是产前母猪,疫苗应选择与本场血清型相一致的疫苗,条件许可,可以自制。产前6周和2周分别注射1次,预防大肠杆菌病;母猪分娩前15~30d免疫接种仔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预防仔猪红痢;仔猪35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预防仔猪副伤寒;母猪分娩前20~30d4ml、仔猪25kg以下1m1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可预防仔猪该病的发生。

3.5.2治疗:治疗原则是1只发病,全窝预防。发病后再治疗,疗效不佳。

(1)抗生素治疗:土霉素,庆大霉素, 2%烟酸诺氟沙星,磺胺脒,痢菌净,均有一定的疗效。有条件的可以作抗生素敏感试验以便采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

(2)大蒜疗法:制取大蒜泥25g加等量水搅匀,每头患病仔猪1次喂服10~30mL,每日2次,连用3d。

(3)补液疗法: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可向腹腔注射5%的葡萄糖盐水20mL,1d1~2次。

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如:促菌生、乳酶生均能达到防治腹泻的效果。本类药不能与抗菌素合用。

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在较为寒冷的月份,各龄猪均易感染发病。临床以厌食、口渴、呕吐和急剧水样腹泻,粪便呈黄、淡绿或灰白色。后期消瘦、脱水。胃和小肠有卡他性炎症、充血、出血。仔猪发病率高可达50%~100%、死亡率10%~30%,还要取决于猪群的免疫水平和环境因素,较大的或成年发病猪不易死亡,一般呈良性经过,并产生免疫力。

2月龄内仔猪都可感染轮状病毒,发病仔猪主要表现厌食、消瘦、精神萎顿、被毛粗乱、出现柠檬黄、奶酪或黑色水样腹泻,有时伴有呕吐,年龄较大的猪仔呈隐性感染,腹泻比较温和,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发病率达50%~80%,死亡率5%~20%,如缺乏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病死率可达100%,病变部位主要限于消化道,从十二指肠末端到各段小肠上皮细胞受到破坏,肠壁变薄、肠绒毛萎缩、一些消化酶消失、消化功能减退,如果在病毒感染的同时继发细菌感染将会大大增加死亡率。

俗称冬季拉稀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阶段的猪均易发,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季12月至来年2月寒冬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病猪排灰黄色、灰色水样稀粪、同时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发病率高达100%,1周龄内仔猪死亡率约50%~70%,成年发病猪不易死亡.病变部位局限于小肠,肠管膨胀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严格的讲,病毒性腹泻都没有好的治疗办法,但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脱水造成衰竭,可进行一些对症疗法。应用抗菌药壮观霉素、庆大霉素、阿普拉霉素、呋喃西林和新霉素、氟派酸等预防继发感染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药物对病猪限量饲喂,以减少胃肠功能负担,加快恢复;饲料中可加入少量涩肠收敛剂,腐植酸钠等,对于该病的恢复有一定的疗效。也有人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吗啉胍(吗啉咪胍,吗啉双胍,病毒灵,ABOB,Moroxydine,Morpholinebiguanide)、金刚烷胺(amantadine)、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Ribavirin),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

猪场的集约化加重了球虫病的流行,6~15日龄哺乳仔猪较为易感,发病率50%~70%,病死率低。病猪体况较差,皮肤变暗变白,被毛粗糙,无光泽。眼窝下陷,皮肤无弹性,喜卧,体重减轻。中度腹泻,排水样或白色奶油状、灰色恶臭粪便,先为糊状,后为液状,最后有的因脱水衰弱而死。剖检可见空肠、回肠呈局灶性溃疡或肠粘膜出血性炎症。

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可添加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的无性繁殖阶段,因此必须是“用药早、疗程足”,根据本场发病规律在发生腹泻的前3~4d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连续用药 5~7d才有效,可产生一定效果。

仔猪球虫病的感染来源于产房中未被清除或由母猪带入产床的球虫卵囊,因此要减少仔猪球虫病的发生,必须加强产房的清刷及消毒。结合“全进全出”制度,用高压水彻底冲洗产房地面及用具;母猪转进产房前要驱虫并清洗体表,在产前2周到产后2周内,母猪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

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主要表现在:

6.1刚断奶仔猪消化系统不完善,吸收面积小,饲粮完全改为固体的生饲料,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

6.2仔猪生活环境的改变,舍内温度、湿度、卫生等及天气寒与热的变化,造成仔猪腹泻。

6.3饲喂管理不善,饲料的随意更换、喂食过多、饲喂发霉或有毒饲料、造成的腹泻。在发病仔猪的粪便中明显能看到饲料颗粒。

其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环境和优质的饲料来源,适当限饲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酶制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7.1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后期(临产前30~40d)的采食量,以产出强壮且抵抗力较强的个体。

7.2免疫学的防治,在产前6周内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接种疫苗进行彻底驱虫。并做好母猪的产前补硒工作。母猪可于产前1周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mL。

7.3结合“全进全出”做好空产床的彻底清冼、消毒工作,以及母猪进产房前、后猪体的清洗和消毒。

7.4仔猪吃初乳是产后预防腹泻的第一步。仔猪出生后,先用温水洗净母猪乳房,然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母猪乳房,最后挤掉少许初乳,再人工固定奶头,让所有的仔猪尽量吃到充足的初乳;母乳的质量是影响仔猪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整个哺乳期需要采用高质量的哺乳料以提供充足优质的母乳。

7.5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及时补铁和硒,母猪于产前1周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mL,仔猪于3日龄注射含硒的铁剂1mL(内含铁100~150mg),不及时补铁,仔猪易发生贫血,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下痢;缺乏VE和硒时会影响仔猪免疫功能,造成继发性腹泻。

7.6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保持猪舍的干燥。温度的突然变化是引起仔猪腹泻重要原因之一,当舍内昼夜温差超过 10℃时,腹泻发生率明显升高25%~30%。刚出生的仔猪最适宜的温度在30℃左右。以后每周降低2℃直至断奶时 23℃左右。圈舍湿度保持在65%~75%为宜。

7.7仔猪早期补料,仔猪7日龄左右是仔猪长牙期,喜欢咬东西来消除牙龈肿胀和发痒,合理利用其生长特点进行诱饲。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逐渐适应植物性饲料,为断奶的平稳过渡和下痢的预防创造条件。

7.8断奶前3d做好母猪的减料工作,直到断奶日停料1d,同时在断奶的前后 3d的仔猪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类、抗生素类或益生素类物质。断奶前3d适当限饲,按正常采食量60%~80%饲喂,以后逐渐达到正常采食量,以降低仔猪腹泻。

7.9根据仔猪消化生理特点,提供营养平衡、消化率高的饲料,并添加酸化剂(乳酸,柠檬酸、富马酸、甲酸钙)、复合酶制剂(淀粉酶、蛋白酶、纤维分解酶、糖类分解酶)以弥补仔猪胃酸不足和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消除消化不良和减少腹泻的发生。

7.10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徽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研制的内含有益微生物(如双岐杆菌、嗜酸乳扦菌、粪链球菌、蜡样芽抱杆菌、枯草芽抱杆菌、酿酒醉母等)。商品名有:乳康生、调痢生、促菌生、整肠生、乳酶生等.这类制剂能调节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肠道微环境适合于细菌性腹泻的预防。

怎样才能使母猪发胖

(一)育成母猪(又叫青年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1.6月龄以前小母猪采用自由采食,6月龄后采用限制采食,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八成左右,以防过胖。

2.配种前10~14天实行短期优饲。在原来的低能量基础上增供消化能25.54~33.91兆焦/天(约1.8~2.39kg玉米),能增加排卵数2.15个。(玉米1kg含3.39兆卡=14.184兆焦);(1兆卡=4.184兆焦)。

(二)经产母猪配种前(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1.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的哺乳母猪,仔猪断奶时母猪的膘情在七八成瞟,断奶后7~10天就能发情配种,饲粮粗蛋白水平在13%~15%,同时能满足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就能获得较好的配种效果。

2.对因带仔多、泌乳力高、产前膘情差的母猪,是哺乳期营养未跟上的表现,配种前应加强饲养,保证恢复到七成瞟的体况;

3.母猪断乳后宜群饲,4~6头一圈.要设有运动场。

4.饲料配方:玉米65.21%、次粉13%、麦麸 3%、稻谷5%、鱼粉1%、豆饼9%、磷酸氢钙1.7%、石粉0.8%、食盐0.3%、添加剂1%。本方含消化能3.22兆卡/kg、粗蛋白12.82%、钙0.75%、总磷0.6%。与标准比较,消化能低0.18兆卡/kg。

附:标准的妊娠母猪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添加量:每kg料中需加硫酸铜21mg、碘酸钾0.24mg,、硫酸亚铁410mg,、硫酸锰63mg、亚硒酸钠0.51mg、硫酸锌230mg,。维生素A 4000IU,维生素D 200 IU,维生素E 44 IU,维生素K 0.5mg,生物素0.2mg,胆碱1.25克,叶酸1.3mg,可利用尼克酸10mg,泛酸12mg,维生素B2 3.75mg,维生素B1 1.0mg,维生素B61mg,,维生素B12 15微克。

▲妊娠期一般是“三三三”。即三个月(每个月按30天计算)、三个星期和三天。共114天。范围108—120天。因妊娠期受品种、年龄、体质健康状态、营养好坏和菅理好坏如是否滑跌、挤压等多种因素影响。也有提前或延后产仔10天的。如超过天数太长,有可能为死胎。

1.妊娠前期(从配种到21天):同空怀母猪一样,要加强饲养,让断奶的母猪尽快恢复体况,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减少胚胎早斯死亡。饲料品质必需要好,不能喂犮霉变质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死亡或停止犮育。

2.妊娠中期(21到80天):如青料不足,往往是母猪流产、胎儿被吸收,死产及弱胎的重要原因;推荐日采食1.8~2.7kg青料,根据体格大小、膘度、健康等灵活掌握。 3.妊娠后期(从妊娠80天到产前3天)要加强营养,有利于提高仔猪初生重,但临产前1~2天,要根据母猪膘情肥瘦,乳房表现,决定增减饲料。如膘情肥胖,乳房红肿异常,要减料减草; 4.研究表明:妊娠90天以前,胎儿重量仅占出生重的41.8%.,应以青饲料为主,不要喂好了;90天以后到出生,胎儿生长快,应减少粗料,根据膘情增喂精料,并最好每天放牧运动一次;特别对初胎母猪最好进行乳房按摩,刷拭猪体,达到人畜亲和,以利分娩接产时不致惊恐,待产仔后,也便于顺利固定乳头。在最后1~2周,可增加料量1~1.5kg。有利于提高初生重。 使妊娠母猪既不肥也不瘦,膘情中等而健康是饲养好坏的主要标志。第一次配种的母猪在妊娠期增重应控制在36~50kg为宜。经产母猪,本身不长了,只有胎盘和胎儿,只须净增25~35kg左右。妊娠母猪过于肥胖,不仅造成饲料浪费,且会造成难产、产后易出现食欲不振、仔猪生后体弱、泌乳量少等不良后果。 5.母猪出现分娩动作当天,宜停止喂食。

6.精料配方(%):玉米64.5%、稻谷14.2%、米糠5%、豆粕10%、鱼粉1.5%、磷酸氢钙2.1%、石灰岩石粉0.4%、盐0.3%、添加剂预混料(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两类物质)2%。

也可分成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分别用不同的配方

①妊娠前期(体重90~150kg):要求消化能2.8兆卡/kg,粗蛋白11%;配方:玉米32%、大麦10%、高梁12%、小麦麸30%、米糠7%、豆粕5%、骨粉2%、碘盐0.5%、复合添加剂1%

②妊娠后期(体重90~150kg):要求消化能2.8兆卡/kg,粗蛋白12%;配方:玉米31%、小麦麸24%、米糠14%、豆粕8%、碎米18%、鱼粉2%、骨粉1.6%、碘盐0.4%、复合添加剂1%

复合添加剂成分:每公斤料中加硫酸铜21毫克、硫酸亚铁410毫克、硫酸锌230亳克、硫酸锰63亳克、碘化钾0.18亳克、亚硒酸钠0.51亳克、氯化钴0.13毫克、维生素A 4000 IU维生素、维生素D200IU、E 44IU维生素K0.5μg、生物素0.2mg、胆碱1.25g、叶酸1.3mg、尼克酸10mg。上述量相加,如不足配方中要求的1%时,加上点米糠或其它料补足并拌匀即成。拌时最好将微量元素铜等放在一起拌,维生素放在一起拌,因微量元素原料对维生素有破坏作用,故分开拌。如自已买不到上述原料,则买已配好的市售猪用添加剂。

7.妊娠期特别是前期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否则胚胎易死亡。要适当运动。环境要安静,态度要温合。进入猪舍要先打招呼,防止母猪受惊。不要随意折群组群,以防斗架流产。

8.每天观察母猪吃食、饮水、粪尿和精神状态,做好防病治病;特别要注意消灭体内外寄生虫病,以防传染给仔猪。 9.为防止难产:

①配种年龄不可过早:土种不可早于6月龄,体重不低于70~80kg;我国培育猪种及其杂种猪在7月龄左右,体重不低于90~100kg;引入的国外良种在7~9月龄,体重不低于110~120kg;体重过小易发生难产。

②妊娠母猪不能过于肥胖,初产母猪体重的增加量约为配种时体重的30~40%;经产母猪约为20~30%。

③妊娠母猪要有运动,每天1小时,行程3~4公里。妊娠母猪临产诊断

一看乳房:俗话说“奶头炸,不久下”。母猪产前15~20天,乳房开始从后向前逐渐膨大下垂,其基部在腹部隆起,呈两条带状,乳房皮肤发紧而红亮,两侧乳头呈八字形向外张开。产前6小时左右,可挤出黏稠、黄白色乳汁。俗话说“奶水穿箭杆,产子离不远”。一般情况下,到产前2~3天,可挤出清亮乳汁,母猪前面的乳头出现浓乳汁后24小时左右可能分娩,中间乳头出现浓乳汁后3~6小时可能分娩。如用手轻轻挤压每个乳头均能挤出乳汁,或最后 1对乳房能挤出乳汁时则马上就要分娩了。但也有个别母猪产后才分泌乳汁的。

二看外阴部。母猪临产前3~5天,外阴部开始红肿下垂,尾根两侧下凹,这是骨盆开张的标志。同时排泄粪尿次数增加。如阴门松弛红肿,有黏液流出,则是快产的预兆。当阴部流出稀薄的带血黏液时,说明母猪已“破水”,将在30分钟内产仔,即俗话说的“母猪频频尿,产仔就要到”。

三看呼吸次数。产前1天每分钟呼吸54次,产前4小时每分钟呼吸90次。四看行为表现。母猪临产前6~12小时,神经敏感,常表现起卧不安,紧张不安,食欲减退,在舍内来回走动,有的叼草做窝;无草可叼时,也会用嘴拱地,前蹄扒地呈做窝状。护仔性强的母猪变得性情粗暴,不让人接近,有的还咬人。此时生人不要接近,不要随便换人饲养。加强.临产母猪的饲养管理治好体外寄生虫如发现母猪身上有虱或疥癣,要用2%敌百虫溶液喷雾灭除,以免分娩后传给仔猪。

变换饲料:母猪产前10—15天,逐渐改喂哺乳期饲粮,防止产后突然变料引起消化不良和仔猪下痢。如果母猪膘情好,乳房膨大明显,则产前1周应逐渐减少精料喂量,至产前1—2天减去日粮的一半;并要减少粗料、糟渣等大容积饲料,以免压迫胎儿,或引起产前母猪便秘影响分娩。但如母猪膘情较差,乳房干瘪,则不但不应减料,还要加喂豆饼等蛋白质催乳饲料,防止母猪产后无奶。

发现临产症状时停止喂料,只喂豆饼麸皮汤。

适量运动:产前1周应停止远距离运动,改为在猪舍附近或运动场逍遥活动,避免激烈追赶、挤撞而引起流产或死胎。

迁入产房:临产前3—5天将母猪迁入产房,使它熟悉和习惯新环境,避免临产前激烈折腾造成胎儿临产窒息死亡,但也不要过早地将母猪迁入产房,以免污染产圈和降低母猪体力。

注意观察:母猪分娩前1周即应随时注意观察母猪动态,加强护理,防止提前产仔、无人接产等意外事故。

要采用低妊娠(妊娠期营养喂量要低)、高泌乳(泌乳期营养要高)的饲养方式。

哺乳母猪的饲养目标,一是提高仔猪断奶头数及断奶窝重;二是保持泌乳期正常种用体况,即母猪28~35天断奶时(为早期断奶法。传统的为56~60日龄,太长了),失重不超过12公斤(失重量应为产后体重的12~15%为度,)。过度的失重会延长离乳后发情期,还可引起下胎产仔数减少,其后果是严重的。 必须围绕上述目标采取饲喂策略。

母猪饲料盐少放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猪饲料中要加盐加多少要比较合适、母猪饲料盐少放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母猪,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