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仔猪刚出生拉黄痢"这个问题,你是否也想了解更多呢?别等了,通过本文内容,你将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赶快跟随小编一起深入了解吧。
仔猪黄痢怎么办
1、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7日龄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水样稀便、迅速死亡为特征。
2、初生仔猪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连用4天,能有效控制仔猪黄痢发生。预防仔猪黄痢要从母猪入手,用大肠杆菌疫苗在母猪预产期前15~30天接种或取已发生黄痢的仔猪粪便,在母猪预产期前15~20天拌入饲料中喂母猪,连用3天。仔猪可从初乳中得到母源抗体,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仔猪黄痢的症状及病理,都有哪些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是5日龄以内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腹泻、排黄色粘液状稀粪为其特征。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是养猪场常见的传染病。若防治不及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乳猪。生后24小时左右发病的仔猪,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100%,7日龄以上乳猪发病极少。带菌母猪是黄痢的主要传染源,病原菌随粪便污染环境,母猪的皮肤、乳头染菌而致仔猪发病。通常一头开始拉稀,接着全窝仔猪拉稀,往往一窝一窝地发生,不仅同窝乳猪都发病,继续分娩的乳猪也几乎都感染发病,形成恶性循环。环境卫生不好的,可能多发,环境卫生良好的也常有发生。

(1)临床症状一般在出生几小时后,一窝仔猪相继发病。最早发病的见于生后8~12小时,发现有一两头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竭,迅速死亡,继之其他仔猪相继腹泻,排出水样粪便,粪便为黄色糊状或稀薄如水,含有凝乳小片,有气泡并带腥臭味,顺肛门流下。病猪精神不振,不吃奶,很快消瘦、脱水,由于脱水,病猪双眼下陷,腹下皮肤为紫红色,最后衰竭而死。病程1~5天。
(2)病理变化病猪尸体严重脱水,主要变化是肠黏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症,表现为肠内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腔扩张,肠壁很薄,肠黏膜呈红色,病变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胃内充满黄色凝乳块,有酸臭味,胃黏膜水肿,胃底呈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小的坏死灶。
根据其流行情况和症状,一般可做出诊断。也可采取小肠前段的内容物,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一是本病必须严格采取综合卫生防疫措施。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产房的消毒,以及用具消毒,控制好猪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分娩前要对母猪乳房进行消毒,先用清洁温水洗刷乳头,再用1%高锰酸钾按顺序将乳头、乳房、腹下及肛门周围擦洗干净。同时,让仔猪早吃初乳,增强自身免疫力。
二是在经常发生本病的猪场,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其初乳中母源抗体的水平,从而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在产前15~30天注射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等,对初生仔猪可进行预防性投药,也可给母猪注射抗菌药物,通过乳汁被仔猪利用进行预防。对发病的仔猪应及时治疗。
三是本病治疗可选用土霉素、磺胺甲基嘧啶、庆大霉素、链霉素、诺氟沙星、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十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效果较好。在发病初期用抗血清进行治疗,有较好疗效。在出生后用抗血清口服或肌内注射,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仔猪腹泻,拉黄痢怎么治疗
仔猪黄痢(又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或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大肠埃希氏菌病)
⒈加强对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地调配饲料,饲料品种不要突然更换,保持泌乳的平衡。
⒉在产前三天用0.5%菌毒敌稀释液对圈舍地面、用具和垫草消毒,以喷雾器喷湿为度。每周一次,连用三次,能有效预防本病。接产时用0.1%的高锰酸钾擦拭乳头和乳房,并挤掉少许乳汁,仔猪尽快吃上初乳。
⒊使用微生态制剂止痢宁(促菌生)、调剂生(8501)等在仔猪吃奶前投服,有较好的效果。仔猪应提早开饲补料,且营养全面均衡,同时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运动,增强抗病力,减少应激,补足饮水,冬季加强保暖,给以足够垫草。
⒋在缺硒地区,产前对怀孕母猪肌注2~3次0.1%亚硒酸钠注射液,对仔猪黄白痢均有预防作用。
⒌注射疫苗:现已研制成功了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新生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仔猪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MM-3工程菌苗(含K88ac及无毒肠毒素LT两种保护性抗原成分)等。母猪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⒍治疗:应全窝给药,由于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最好两种药物同时应用,或几种药物交叉使用。常用药物有氯霉素、呋喃唑酮、土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
仔猪拉黄痢
1.抓好卫生和接种关。平时母猪圈内要定期严格消毒,在母猪临产前20天接种大肠杆菌疫苗或仔猪红黄痢二联疫苗,并在临产前10天内分两次对母猪肌注长效抗菌素。
2.临产前坚持投药。当母猪临产前7-10天内即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磺胺嘧啶或四环素等药物预防。
3.增强仔猪抵抗力。仔猪出生后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拉痢后则易脱水中毒,仔猪出生后,口服生物制剂“赐美健”按1克/10毫升/10头猪,使拉黄痢推迟到出生后15天左右,这阶段仔猪已有了基本的抵抗力。
4.注射铁剂。仔猪出生后,对仔猪颈部(七号针头,进针:二分之一)肌注牺血素等铁剂5毫升,对增强仔猪抵抗力和预防仔猪黄痢病有作用。
猪喂奶前,应将母猪体躯两侧和奶头用高锰酸钾水清洗一遍,并对拉黄痢的仔猪颈部一侧用Vc、VB2、Vb12按3:2:1的比例混合,肌注3-5毫升,对仔猪颈部的另一侧用中药制剂“三九克痢”或“372”或“克泻王”肌注3-3.5毫升,也可用上述药物的一种掺痢菌净2-2.5毫升肌注效果较好。对于仔猪拉水泻样的严重黄痢病,可用“重泻康”与氧氟沙星或蒽诺沙星混合肌注5毫升,并立即给静脉补液或喂服葡萄糖(添加少量食盐)液剂。对脱水严重的仔猪除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外还应用痢菌净3毫升、庆大霉素8万单位稀释于5%的糖盐水中20毫升腹腔注射,连续2天,每天2次。治疗仔猪黄痢病的原则是:一要早预防早发现,二是早投药治疗早补液。这样,就会了得很好的医疗效果。
刚出生的仔猪拉稀,怎么治疗
原因与方法:一、母猪方面: 1、母猪过肥(油脂大); 2、母猪过瘦(奶差仔猪吃不好);母猪有7—8层膘即可; 3、母猪吃霉变饲料或换料或冰冷饲料; 4、母猪带菌或患病。二、仔猪方面: 1、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差,饲喂过量,次数不对; 2、仔猪贫血; 3、仔猪缺乏饮水或水质不佳; 4、饲料使用不当、配比不对; 5、突然换料:换料过渡期,小猪五天大猪三天;三、疾病造成的拉稀:(1)、红痢(魏氏梭菌)1—3天,母猪产前30天、15天,口服魏氏梭菌疫苗、小猪口服青霉素(8万U)+链霉素(10万U)或肌注氧氟沙星、氟苯尼考。(2)、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1—7天、仔猪白痢10—30天(迟发性大肠杆菌):母猪产前45天、15天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四阶苗;治疗:母子康、止痢散、土霉素、阿司匹林;仔猪涂抹止痢精、新霉素;肌注硫酸粘杆菌素、庆大+林可、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氟哌酸、地米+丁胺卡拉(阿米卡星);(3)、仔猪水肿病(溶血性大肠杆菌):多发生于断奶仔猪(30—60日龄),预防:14—18天打水肿病疫苗、断奶仔猪饮水中加醋酸或柠檬酸、料中添加亚硒酸钠;治疗:庆大+林可、丁胺+地米、恩诺+环丙、氧氟、水肿病抗毒素、红霉素+50%的葡萄糖静注、配合速尿或亚硒酸钠、治菌黄;(4)、仔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预防:30天打仔猪副伤寒苗1头份[副伤寒苗、链球菌苗、丹毒.肺疫二联苗用氢氧化铝的溶液溶解];治疗:氯霉素、氟苯尼考、喹诺酮类、磺胺类、大蒜素、痢特灵、土霉素、四环素;(5)、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冬春易发、大小猪易在感染,不发烧或微烧,传染速度快、喷射状、大猪能耐过小猪脱水而死:防:母猪产前一个月注胃流二联苗、口服糖盐水或补液盐、料中添加磺胺脒、次硝酸铋、矽碳银;肌注兽大重泻康或特消肠炎净、霍香正气水、卡拉+鸡瘟1系苗。
以上是关于"仔猪刚出生拉黄痢"的全部内容分享,我们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平台。
标签: 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