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断奶过渡期(21-35日龄)
当您发现保育舍里刚断奶的仔猪扎堆发抖、被毛粗乱,甚至大欺小"现象时,这是典型的断奶应激综合征在作祟。广西养殖户李明曾因此损失了30%的仔猪,后来通过"三阶段过渡法"成功控制:

- 环境过渡:保持原圈饲养3天,温度维持在28-30℃(比产房低2℃逐步过渡)
- 饲喂过渡:前3天用液态饲料(奶粉:温水=1:5),第4天开始添加20%教槽料,使用"少食多餐"法(每日6次)
- 管理过渡:执行"周批次管理",每周三集中消毒,周五统一转群,避免混群应激
场景二:营养管理期(断奶后第2周)
广西农业农村厅监测数据显示,断奶第二周是消瘦高发期,此时仔猪体内储备铁已耗尽。南宁某规模化猪场采用"铁+硒+益生菌"组合方案:
- 第25日龄二次补铁(右旋糖酐铁2ml/头)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
- 饲料中添加0.3%枯草芽孢杆菌,修复受损肠粘膜
- 夜间增喂"开胃餐":发芽大麦+鱼粉(比例3:1),利用仔猪傍晚采食高峰特性
场景三:疾病防控期(持续监测)
2025年哈尔滨誉丰牧业案例显示,消瘦仔猪中68%存在混合感染。建议建立"三级预警机制":
- 初级预警:每日观察粪便形态,发现水样腹泻立即隔离,使用0.5%小苏打水控料12小时
- 中级处置:对皮肤苍白个体,肌注补铁剂+磺胺嘧啶(20mg/kg体重),饲料添加布他磷增强代谢
- 终极方案:每月使用替米考星+多西环素做批次保健,配合季度性伊维菌素驱虫
特别提醒:2025年最新研究显示,夜间22:00-凌晨2:00的温湿度波动是消瘦诱因。建议安装智能环控系统,当温差>3℃时自动启动地暖,湿度>75%时开启热风炉除湿。
标签: 应激,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