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揪出真凶:血痢背后的隐形杀手
广西某猪场去年因血痢损失了30%的仔猪,后来发现罪魁祸首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这种细菌能在土壤里存活5年,母猪产床缝隙里藏着的芽孢就是定时炸弹。发病仔猪的粪便像稀释的番茄汁,带腥臭味,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70%。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是把血痢当普通腹泻治,耽误了黄金救治期。

二、急救三步法:跟死神抢时间
第一步:精准用药
山东牧原的对比试验显示:
- 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单位/头)治愈率82%
- 磺胺嘧啶+TMP(0.2g/kg体重)治愈率提升至91%
- 头孢噻呋钠(5mg/kg)配合止血敏效果最佳
第二步:补液救命
脱水是最大死因,按体重8%补充电解质液:
- 葡萄糖盐水(5%) 200ml
- 碳酸氢钠(5%) 50ml
- 维生素C注射液 20ml
广西兽医站建议用灌肠器直肠给药,比静脉注射见效快3倍。
第三步:环境消毒
发病猪圈要用2%火碱水+0.5%过氧乙酸交替消毒,地面缝隙用喷枪高温处理。河北某猪场用此法3天内控制疫情扩散,节省药费1.2万元。

三、预防方案:把风险扼杀在产房
疫苗组合拳:
- 产前30天/15天:C型梭菌苗10ml/次
- 产后24小时内:仔猪口服抗血清3ml/kg
云南某生物公司数据:双重防护使发病率从35%降至4%。
营养加固:
- 出生3天补铁(富铁力1ml)
- 7日龄起饲料添加0.1%丁酸梭菌
- 母猪料添加2%蒙脱石吸附毒素
江西养殖户实测:这套方案让仔猪红细胞数提升25%,抗病力翻倍。
四、新手避坑指南

- 误用止泻药:血痢初期用蒙脱石会加速死亡
- 忽视温度控制:产房温差>3℃死亡率增4倍
- 漏防母猪:带菌母猪是持续传播源
去年河南某猪场连续5窝发病,最后发现是母猪乳头带菌,彻底消毒后节省损失8万元。
个人观点
从山东到云南的防控实践证实,血痢治疗的核心不是用药而是时效。现在智能化猪场都在产房装红外报警器,监测到仔猪体温>40℃自动通知兽医。这种"预防+预警"体系,让治疗成本从每头35元降到12元,这才是未来养猪业的决胜关键。
标签: 仔猪,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