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波动的原因分析
随着猪价的大幅上涨,当前猪肉消费需求仍处于相对淡季,二育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也因为猪价上涨后带来的风险增加,趋于谨慎,生猪需求减弱,猪价冲高回落。 7月18日猪价出现了一夜骤降的情况,除了极个别地区稳中有涨之外,全国几乎一片绿。这可能是屠企的强行压价所致,一旦屠企压价失败,猪价势必还将会重启上涨1。
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生猪供应短缺对猪价支撑较强,市场仍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大涨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消费端确实在掣肘猪价上行,但从整体供需来看,短时间生猪存栏有限、南方降雨频繁及猪肉进口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猪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很小,整体将保持高位平稳震荡态势为主3。
期货市场的联动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生猪期货市场的变化也对现货市场产生了影响。例如,2407合约上涨1.99%,涨至18965元/吨,生猪期现市场有并轨的趋势,现货市场偏强支撑了2407合约的上涨。而2409合约报价在18225元/吨,涨幅仅有0.08%;2411合约下跌0.22%,报价仅在17815元/吨;2501合约报价在16640元/吨,下跌0.06%。这表明,阶段性,生猪现货支撑较强,但市场仍面临现实端的压力4。
屠企与养殖端的博弈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屠企与养殖端之间的博弈成为影响猪价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由于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下降,多地豆粕报价跌至2900元/吨左右,标猪育肥成本下降,二育对于补栏标猪的心态较高,北方多地仍有明显空栏的现象,补栏需求依然旺盛。另一方面,受需求跟进不足,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散户猪场认卖积极性回升,集团猪企高价猪源难销的态势显现,多地规模猪企有落袋出栏的情绪,增量卖猪的现象有所增加。 基于市场多方因素,受购销博弈支撑,2024年7月18日,猪价上涨承压,价格或将以震荡为主,市场走势或将转弱4。
7月18日的猪价波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供需关系、期货市场到屠企与养殖端的博弈,每一个环节都在影响着猪价的走势。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做出合理的决策。
问答形式
问:为什么7月18日猪价会出现一夜骤降的情况?答:7月18日猪价出现一夜骤降的情况,可能是屠企的强行压价所致。一旦屠企压价失败,猪价势必还将会重启上涨。
问:当前生猪市场的供需状况如何?答:当前生猪市场属于卖方市场,受去年猪价行情持续不理想,养殖端亏损严重的影响,不少散养户和规模化猪场都进行了母猪的淘汰,集团化猪场也借机重组,缩减产能,使得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进入今年,一月和二月北方猪病严重,产能去化速度进一步加快,使得当前市场上可供出栏生猪数量处于相对低位,养殖端占据猪市话语权。
问:期货市场对猪价有何影响?答:期货市场的变化对现货市场产生了影响。例如,2407合约上涨1.99%,涨至18965元/吨,生猪期现市场有并轨的趋势,现货市场偏强支撑了2407合约的上涨。而2409合约报价在18225元/吨,涨幅仅有0.08%;2411合约下跌0.22%,报价仅在17815元/吨;2501合约报价在16640元/吨,下跌0.06%。这表明,阶段性,生猪现货支撑较强,但市场仍面临现实端的压力。
标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