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当前的生猪价格情况,据新浪财经消息,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5.37元/公斤,同比上涨4.99%。从这组数据来看,上半年价格是处于一个上涨的态势。不过,这只是上半年的情况,价格走势在下半年就变得复杂起来了。例如,温氏股份在2024年10月主产品销售情况简报中提到,其10月毛猪价格为17.64元/公斤,而9月和8月的价格分别为19.05元/公斤和20.45元/公斤,这表明从8月开始生猪价格就出现了环比下降的情况。像新希望、ST天邦、天康生物等生猪养殖企业披露的10月销售数据也呈现出类似的价格下降趋势。银河证券引用博亚和讯数据指出,2024年8月中旬以来生猪价格呈现震荡下行走势,10月25日价格为17.53元/千克,较上一个高点8月15日下降17.27%,而且到11月这种下降趋势似乎还在延续。这就说明生猪价格不是一直在上涨,而是出现了波动下行的情况。
生猪价格走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供给端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是个很关键的因素。2024年8月 - 2024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仍保持缓慢去化。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增减直接关系到未来生猪的出栏量,因为从能繁母猪产仔、育肥再到出栏形成生猪有效供给需要经过大约10个月的生产时间。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那么理论上10个月后生猪出栏量也会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猪价可能会上涨;反之,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出栏量也会增加,猪价可能下跌。另外,养殖户的出栏行为也很重要。比如在2024年,前期由于饲料成本较低,大猪的经济性更好,养殖户存在惜售压栏的情况,使得中大猪的供应量增加。可是随着前期新增的中大猪近几个月陆续到了出栏的档口,市场上的生猪供应增多,价格也就随之下降了。而且养殖户往往会根据自己对市场的预期来决定出栏时间,如果大家都预期某个时间点价格高而集中出栏,也会导致价格下跌。
从需求端来说,消费的季节性因素是比较明显的。通常冬季是猪肉消费的旺季,像春节等节日期间,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会大增。但是在2024年,虽然有冬季猪肉消费旺季的预期,可需求端实际支撑不足,导致猪价延续下跌。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猪肉的替代品增多,比如牛肉、羊肉、鸡肉等,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对猪肉的需求。还有就是宏观经济环境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如果整体经济形势不太好,人们可能会减少对猪肉这种相对较贵的肉类的消费。
进口量的变化对生猪价格也有一定影响。自2024年1月1日起国家上调猪肉进口税率从8%至12%,进一步减少了猪肉进口量。不过,虽然进口量减少,但我国是一个猪肉净进口国家,在2024 - 2024年猪肉进口量有较大幅度增长,2024年我国猪肉净进口量达到了2316万吨,2024年更是达到了4300万吨,不过即使在2024年进口量急剧上升时,其占国内猪肉消费量的比例也仅为10.67%,在以前年度基本处于5%以下,所以进口对国内生猪价格的影响相对有限。
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有很多案例可以参考。2024年1月 - 2月中猪价整体延续2024年底上涨行情,猪价从2024年底的33.21元/公斤上涨至2024年2月中的37.46元/公斤,随后受春节后季节性需求回落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猪价快速下降,由2月中高位持续回落至5月中的26.41元/公斤。之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平稳,5月中猪价探底回升并大幅上涨,7月中猪价约37.8元/公斤,涨幅43%,8 - 9月,猪价整体高位震荡。到了2024年1月中至6月15日,猪价从37元/公斤快速下跌至13.8元/公斤,5个月内降幅达62%。这期间一方面是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另一方面养殖户压栏,大比例超大猪额外增加了猪肉供应,引发猪价快速下跌。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生猪价格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像产能、消费需求、突发情况(如疫情)以及养殖户行为等。
再对比2024年的情况,虽然和2024 - 2024年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2024年价格上涨有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去化的因素,也有饲料成本低等因素,但之后价格下降又和养殖户前期压栏后集中出栏以及需求不足有关。所以不同时期生猪价格波动虽然有不同的主导因素,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影响因素。
生猪养殖成本对价格的影响不可忽视。生猪养殖对饲料的依赖性极高,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比很大。饲料的主要原料如玉米、大豆等价格若大幅上涨,将增加养殖企业的成本负担,进而影响生猪养殖的盈利能力。如果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为了保证利润,可能会提高生猪出栏价格;反之,如果养殖成本降低,价格也有下降的空间。在2024年,饲料成本处于低位,这也是前期猪价能够上涨的一个因素,因为成本低养殖户在价格上有更多的操作空间。而且养殖成本还包括人工成本、防疫成本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成本有上升的趋势,防疫成本也会随着疫病防控要求的提高而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生猪的最终价格。
消费者对生猪价格变化的反应也会反过来影响市场。当生猪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猪肉的购买量,转而选择其他肉类替代品,这就会导致猪肉市场需求下降,从而促使价格回落。比如在猪肉价格较高的时候,一些消费者会增加鸡肉、鱼肉的消费。相反,当生猪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对猪肉的购买,从而推动价格上涨。不过,由于猪肉在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即使价格上涨,也不会出现需求急剧下降的情况,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购买量。而且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轻易改变的,所以这种影响是相对温和的。从市场预测来看,由于目前生猪价格处于下降趋势,消费者可能会期待价格进一步下降,从而持观望态度,这也会在短期内抑制价格的回升。
那么,未来生猪价格到底会怎样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8月价格达到了一个高点,但现在并不能确定这就是本轮周期的最高点。一方面,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仍然是关键,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保持稳定或者下降,那么未来生猪出栏量可能会减少,这对价格上涨是有利的;另一方面,需求端如果能够得到改善,比如随着经济形势好转消费者购买力增强,或者到了冬季传统消费旺季需求大增,也会推动价格上涨。 目前市场上生猪供应相对充足,前期养殖户压栏的生猪还在陆续出栏,这对价格上涨形成了一定的压力。所以,生猪价格是否会持续上涨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
我们以问答的形式来进一步探讨生猪价格相关的问题。
问题一: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突然大幅增加,生猪价格会立刻下降吗?答案:不会立刻下降。虽然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会在10个月后影响生猪出栏量,但市场价格的反应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当前市场上生猪的存栏量、消费者的需求情况等。即使未来生猪出栏量会增加,但如果当前市场上生猪存栏量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价格可能不会立刻下降,而且如果需求旺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价格。
问题二:消费者对猪肉价格上涨的承受极限是多少呢?答案:这个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数值。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猪肉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不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者收入较高,可能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强;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低收入家庭,可能对价格上涨更为敏感。一般来说,当猪肉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消费者会逐渐减少猪肉的消费量,增加其他肉类替代品的消费。
问题三:进口猪肉量的变化对生猪价格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答案:进口猪肉量的变化对生猪价格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我国猪肉消费主要依靠国内自给自足,进口猪肉占国内消费比例较小,即使进口量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市场的供需紧张关系或者增加市场供应压力,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生猪价格的走势。例如在2024年进口量急剧上升时,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生猪价格上涨势头。
标签: 生猪,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