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生猪价格涨跌早知道 生猪价格到底受啥左右?

  • 作者:猪市纵横
  • 发布时间:2024-11-15
  • 阅读:341
  • 来源:https://www.chazhujia.com/

咱们先说说生猪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就像过去的情况,2024年那会儿,生猪价格波动特别大。1月份的时候生猪价格达33.78元/公斤,到2月下旬价格增长到37.51元/公斤,可后来又一直下跌,到5月5日全国猪肉均价为32.04元/公斤,5月11日降到30.05元/公斤,5月15日就到28.04元/公斤了。这涨跌背后的因素可不少。猪产能的恢复对价格影响很大,之前因为非洲猪瘟,生猪产能大幅下跌,收购价就一路猛涨。后来产能逐步恢复,再加上政府调控和进口猪肉的影响,价格就开始跌了。消费情况也很关键,就像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复工不完全,餐饮业受打击,务工人员收入减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就大幅缩减,肉鸡价格下跌后,很多人就转去消费肉鸡了,猪肉消费量少了,价格自然就降了。养殖户的心理和行为也会影响价格,价格涨的时候养殖户惜售压栏,想等更高的价格再卖;价格跌的时候又恐慌出栏,像2024年的时候,养殖户因为猪价跌,害怕利润减少就赶紧把猪出栏,而且天气变热,非洲猪瘟等猪病防控压力大的时候,养殖户更是着急出栏,这就使得市场上生猪供应增多,价格进一步被拉低。还有储备猪肉的投放,2024年5月15日投放1万吨储备猪肉,这已经是年内第18次投放了,投放储备肉就是为了把猪肉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投放量这么大,猪价也就受到制约很难涨上去。这些例子都能说明生猪价格受到产能、消费、养殖户行为、储备肉投放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明日生猪价格涨跌早知道 生猪价格到底受啥左右?

再看看近期生猪市场供需情况。就拿2024年来说,在10月的时候,全国生猪市场出现转机,出栏均价从上周的16.15元/公斤上涨到16.39元/公斤,涨幅虽然只有0.15%,但也是个好信号。仔猪市场却比较低迷,价格继续下跌。近期的市场情况,从供应方面看,有的养殖户因为前期猪价低迷,选择减栏或者暂停出栏,这样市场供应量就下降了。从需求方面来说,随着天气转冷,进入冬季,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普遍增加,很多家庭会买猪肉做火锅之类的美食。而且,国家政策也在支持生猪产业,这也能稳定养殖户的生产,对供需关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国内其他肉类价格上涨的时候,猪肉作为大众消费的肉类,相对更有竞争力,如果能在价格上企稳,就会吸引更多消费者,进一步影响供需关系。像有的时候,生猪出栏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但是消费增长速度慢,猪价就涨不上去,甚至还会下跌,而当供应减少,需求增加的时候,猪价就有上涨的动力。这就是供需关系对生猪价格涨跌的影响机制。

不同地区生猪价格也有差异。比如说东北,一直以来猪价相对比较低。这是为啥呢?因为东北地区养猪场规模大,生猪供应充足,东西多了价格自然就缺乏竞争力。而且东北地广人稀,经济发达程度相对不高,猪肉消费量没有南方那么大。南方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猪肉消费量很大,生猪供应相对少一些,猪价就容易高。还有生猪调运费用的问题,如果把东北的生猪运到江浙等地,油费、过路费、司机费、存储费等加起来,运输成本很高,这也使得不同地区猪价差异很难通过调运完全平衡。另外,疫情也会影响地区猪价,像2024年河南因为疫情,猪价出现大范围下跌,而没有疫情的省份,猪价就比较稳定甚至还可能上涨。在不同地区,市场的供需关系、消费能力、运输成本、疫病情况等因素共同作用,就造成了生猪价格的差异。

生猪养殖成本对价格的作用也很明显。比如说饲料成本,如果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户的成本就增加了。像2024年的时候,玉米价格快速上涨,猪饲料价格跟着涨,养殖户的利润空间就缩小了,这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惜售压栏。养殖成本还包括仔猪成本、养殖设备成本、人力成本等。如果养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养殖户为了保证利润,就会希望在生猪价格上得到体现,这就会推动生猪价格上涨;反之,如果养殖成本降低,生猪价格也有下降的空间。例如有的大型猪企通过改善生产成绩、降低期间费用,使养殖成本下降,像牧原股份在2024年9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略低于13.7元/公斤,相比年初的15.8元/公斤下降超过2元/公斤,成本下降了,在市场竞争中就更有优势,也会对市场上的生猪价格产生影响。

关于生猪价格,还有几个问题可以聊聊。

问题二:消费者怎么应对生猪价格的波动?答案是消费者可以在价格低的时候适当多购买猪肉储存,像做成腊肉等。也可以根据价格情况选择猪肉的替代品,如鸡肉、牛肉、羊肉等。

问题三:政府对生猪价格的调控会一直持续吗?答案是在市场不能有效调节生猪价格,出现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养殖户利益或者消费者生活成本的时候,政府会持续进行调控。政府调控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市场,保障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标签: 生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