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猪价毛猪多少钱一斤 今年猪价波动为啥这么大,未来又会咋走?

  • 作者:猪价导航
  • 发布时间:2024-11-15
  • 阅读:146
  • 来源:https://www.chazhujia.com/

就拿最近的情况来说,有的地方毛猪价格一斤可能在7块多,而有的地方能达到8块多甚至更高。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从供给端来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对猪价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多,那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生猪的供应量会增加。像前几年,由于养猪利润比较可观,很多养殖户扩大了能繁母猪的养殖规模,过了一段时间后,生猪供应量大幅上升,猪价就开始下跌了。相反,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生猪供应减少,猪价就可能上涨。比如说某个地区发生了猪瘟等疫病,导致能繁母猪大量死亡,后续生猪供应不足,猪价就会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今日猪价毛猪多少钱一斤 今年猪价波动为啥这么大,未来又会咋走?

再看生猪的出栏数量和出栏均重。生猪供应等于出栏量乘以出栏均重。出栏数量和出栏均重是衡量猪肉供应的重要指标。在猪的繁育周期中,从小猪长成商品猪大概需要4 - 5个月,对于中大猪需要1 - 2个月。养殖户如果压栏,也就是本来该出栏的猪继续养着,想等价格更高的时候再出栏,这样就会减少当下的生猪供应量,使得短期内猪价上升。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养殖户原本养了100头猪,到了出栏的时间,正常出栏的话市场上就会增加100头猪的供应量,但如果他压栏50头,那市场上就只增加50头猪的供应量,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猪价可能就会因为供应减少而上涨。

进口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我国虽然是猪肉生产大国,但有时候也会进口猪肉。进口猪肉会增加国内市场的生猪供给量,从而影响猪价。不过我国进口猪肉占国内消费比例相对较小,所以进口对价格的影响有限。比如在2024年我国猪肉净进口量达到了2316万吨,在2024年更是达到了4300万吨,但猪肉进口量占国内猪肉消费量的比例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在2024年进口量急剧上升时,其占国内猪肉消费量的比例也仅为10.67%,以前年度基本处于5%以下。虽然进口量对整体猪价影响不大,但在国内猪肉供应紧张的时候,进口猪肉的增加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压力,减弱猪价上涨的势头。

国家的收抛储政策也会影响猪价。我国的收抛储政策对生猪价格的整体走势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储备肉大多为冷冻肉,而居民更倾向于消费新鲜肉类,储备肉对居民消费的吸引力不大,供给有效性削弱;二是国家储备量有限,对猪肉市场价格的调节能力较弱。自2024年1月至今,我国猪肉累计投放额达到52万吨,最近一次投放为8月28日,储备肉投放量为1万吨。虽然如此,收抛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缓和猪肉价格波动的作用。

从需求端来看,收入水平、人口数量与结构、替代品价格以及消费季节性等都会影响猪价。如果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可能会增加对猪肉的消费,推动猪价上升。人口数量多的地方,对猪肉的消费量自然就大。像一些大城市,人口密集,猪肉的需求量很大。替代品价格也很关键,如果牛肉、鸡肉等猪肉替代品的价格下降,人们可能会更多地选择替代品,减少对猪肉的消费,从而导致猪价下跌。消费季节性也很明显,一般在节假日或者冬季,猪肉的消费量会增加,猪价往往会有一定的上涨趋势。例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猪肉是重要的年货之一,这时候的需求量大增,猪价就会上涨。

再看看各地猪价的差异。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猪价差异还不小。像上海的猪价可能是7.8 - 8.2元一斤,江苏是7.6 - 8.3元一斤,而新疆可能是6.1 - 6.4元一斤。这种差异背后反映了中国猪肉市场供需、物流成本、消费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通常情况下,生产资源更富集的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当地供给大于需求,从而生猪价格也比南方更低。比如东北地区是粮食主产区,饲料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地域广阔,适合大规模养殖,生猪产量较大,在满足本地需求后还有余量外调,所以价格相对低一些。而南方一些地区,像广东,老百姓对猪肉的消费要求高,消费量也大,本地生产可能无法完全满足需求,需要从外地调运生猪,这样猪价就会相对高一些。

那如何统计和分析猪价数据呢?一些专业的网站和机构会汇总全国数万个信息点数据,包含生猪价格走势、查猪价等信息。比如搜猪网,它有自己的搜猪数据中心,是由冯永辉老师领衔的分析团队,汇总全国的信息点数据,对生猪价格走势等进行分析。还有中国养猪网猪价频道,也是猪价的权威平台,提供每日猪评、猪价和行情分析,并且预测猪价和分析每天的猪价排行。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发现猪价的波动规律。例如通过长时间的数据收集,可以看出猪价的季节性波动规律,在某些月份猪价上涨的概率较大,而在某些月份下跌的概率较大。

要准确预测猪价变化可不容易。虽然能繁母猪存栏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它与猪价、屠宰量等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为从母猪到商品猪过程漫长,期间生产效率变化也会对供给产生影响。比如说假定能繁母猪4100万头不变,采用各月份平均生产效率指标测算,则供给的最高值较最低值高出了14.4%。出栏节奏、冻品库存、进出口等也会对猪价产生影响。除了能繁、生产效率之外,出栏节奏也会对猪价产生影响,包括季节性节奏调整和二次育肥。根据测算,二次育肥比例稳步提升过程中,仅在初期和末期对于供给的影响大,期间的影响偏小。我们可以根据能繁母猪同比或预测的生猪供给量同比来判断猪价走势,但这也只是一种参考,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猪价的变化。

对于未来猪价的走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因素在相互作用。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并且没有大规模的疫病影响,猪价可能会逐渐趋于稳定。但如果出现新的情况,比如突然的疫病爆发或者消费市场出现重大变化,猪价还是会出现波动的。比如说如果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更多地转向健康、低脂肪的肉类消费,对猪肉的需求量减少,猪价就可能下跌。

关于猪价,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有的小养殖户在猪价上涨的时候也没赚到钱?

答案:小养殖户在猪价上涨时没赚到钱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养殖成本过高,比如饲料价格上涨,而且小养殖户在采购饲料等物资时可能没有大型养殖户那样的议价能力,成本降不下来。另一方面,小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小,即使猪价上涨,整体的利润空间也有限。而且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猪只生病死亡等情况,也会影响收益。

问题2:猪价波动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答案:猪价波动对老百姓生活影响很大。当猪价上涨时,老百姓购买猪肉的花费就会增加,如果猪肉在家庭饮食结构中占比较大,那么家庭的食品支出就会明显上升。这可能会让老百姓减少猪肉的消费,转而选择其他相对便宜的肉类或者食品。当猪价下跌时,老百姓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猪肉,可能会增加猪肉的消费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的饮食质量。

问题3:政府能在稳定猪价方面做些什么?

答案:政府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稳定猪价。在供给端,可以通过一些政策鼓励养殖户科学养殖,合理规划养殖规模,避免盲目扩大或者减少存栏量。在疫病防控方面,加大投入,防止疫病的大规模爆发,保障生猪的存栏量。在市场调节方面,虽然收抛储政策的调节能力有限,但也可以适当运用来稳定市场预期。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影响猪价的正常波动。


标签: 毛猪,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