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猪饲料氨基酸平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生猪饲料的氨基酸过多会怎么样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猪饲料氨基酸平衡和生猪饲料的氨基酸过多会怎么样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猪饲料如何配制
配制仔猪饲料,应遵循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并根据猪饲养标准中规定的仔猪生长发育各阶段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调配含各种营养物质的饲料原料。由于仔猪不耐低温,生长速度快,应给仔猪配制含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每千克仔猪饲料中可消化能含量不应低于14.23兆焦。考虑到仔猪的消化能力低而营养需要非常高,饲粮的消化率要非常高。仔猪饲粮还应添加一定比例的动物油或植物油,以提高仔猪饲料中的能量水平。粗蛋白质的含量不应低于20%,最好添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乳清粉、奶粉、优质的鱼粉、血浆蛋白粉、肉粉等,以提高蛋白质水平和保持氨基酸平衡。为了满足仔猪对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需求,可额外地添加一些人工合成的赖氨酸和蛋氨酸。由于仔猪消化道发育不完全、消化机能差,可添加某些消化酶,如胃蛋白酶、淀粉酶、非淀粉多糖酶等。由于仔猪体质弱小,对外界疾病的抵抗力差,故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或类抗生素一类的药物,以防止仔猪发生疾病,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在仔猪刚刚断奶后的2周,在饲粮中添加抗生素有利于控制腹泻。
在配制仔猪饲料时,还应考虑开食料、旺料和断乳料的区别。仔猪开食料应具备香、甜、脆等优点。开食料并不要求营养十分全面,因为此时仔猪还是以母乳为主,吃不了饲料,即使吃进一些营养物质也很难消化。开食料一般从仔猪7日龄开始使用。仔猪开食越早对以后的生长发育越有利,可以更好地弥补以后母乳不足的缺陷。仔猪旺食料是指仔猪除吃母乳外,还吃饲料,并以仔猪料为主。旺食料一般在仔猪28日龄以后使用。旺食料要求含营养成分全面,其营养成分越接近母乳越好,要考虑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平衡。有条件猪场可以考虑添加一定量的油脂,以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旺食料以后应给仔猪配制断乳后的饲料。此时每千克饲料中能量含量不应低于13.81兆焦,粗蛋白质不应低于18%,赖氨酸含量不应低于1.16%。断乳料也应适口性好,易消化,营养平衡。此时,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为仔猪已脱离母乳,料是唯一生活和生长来源,虽然料中营养水平比旺食料有所下降,但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现举仔猪人工乳、诱食料、旺食料和断乳料配方供参考(表27、表28)。
表27仔猪人工乳配方注:1.配方中可酌情加入炼猪油3~5克;2.无机盐添加剂是由硫酸亚铁0.28克、硫酸铜0.3克、硫酸锌0.15克、磷酸二氢钙5克、硫酸镁0.15克、亚硒酸钠0.05克组成,磨细调匀后加入人工乳中溶解即可;3.维生素添加剂,建议购买多种维生素(复合维生素)成品,按说明上的用量添加。

成分配方1 2 3牛乳(毫升)1 000 1 000 1 000全脂乳粉(克)50 100 200鸡蛋(克)50 50 50葡萄糖(克)20 20 20无机盐添加剂适量适量适量维生素添加剂适量适量适量
表28仔猪饲料配方举例注:*添加剂预混料中应当含足够量的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体重阶段出生7天至断奶后2周断奶后2周至25千克体重配方 1 2 3 1 2 3玉米(%)52.3 16.4 55.9 60.5 30.0 38.0小麦(%)————— 30麦麸(%)5 5 5 5 5—碎大米(%)— 30—— 30—豆粕(%)11.7 17.6 18.1 17.5 18.0 12.0花生粕(%)— 5————膨化大豆(%)10 10 10 10 10 10进口鱼粉(%)4 4 4 3 3 3乳清粉(%)8 8————血浆蛋白粉(%)5—————酵母粉(%)— 3—— 3添加剂预混料*(%)4 4 4 4 4 4营养水平粗蛋白(%)21 21.0 21.0 19.0 19.0 19.0代谢能(兆焦/千克)13.3 13.2 13.1 13.2 13.3 13.4
猪饲料中赖氨酸的添加比例
猪饲料中赖氨酸的添加因猪型不同,其添加比例也不同,具体添加比例如下:
仔猪赖氨酸需要量的推荐值为1.35%(5~10kg)和1.15%(10~20kg),分别占日粮总蛋白质的5.7%和5.5%。
饲养标准推荐仔猪赖氨酸需要量为1.0%(5~10kg)和0.75%(10~20kg),分别占日粮总蛋白质的4.5%和4.1%。目前国内研究表明,8~20kg仔猪赖氨酸的需要量为0.84%~1.2%,与蛋白质的比例为5.2%~6.0%。
除英国的标准较高外,其他各国对生长肥育猪赖氨酸需要量的推荐值相似,生长期约为0.7%,肥育期为0.6%。Peters(1995)研究了生长猪(20~35kg)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色氨酸的效果,结果赖氨酸为0.6%,色氨酸为0.15%时最佳。
NRC(1998)规定妊娠母猪日粮赖氨酸水平为0.44%~0.50%,哺乳母猪为0.71%~0.90%;种公精为0.60%。
注:赖氨酸是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赖氨酸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赖氨酸在小麦、玉米、稻米等谷物中含量极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适合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添加剂,强化食品和饲料的营养,主要用于婴儿的成长期、妊娠哺乳期、病后恢复期等。
赖氨酸形成一甲基,二甲基和三甲基赖氨酸。三甲基赖氨酸会发生在钙调蛋白中。另外,赖氨酸残基还能进行乙酰化和泛素化等修饰。胶原蛋白中含有的羟基赖氨酸是由赖氨酸经赖氨酸羟化酶羟基化而来。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羟基赖氨酸残基的O-糖基化可用来标记特定蛋白从细胞中的分泌。
赖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身体不能自己产生赖氨酸,赖氨酸必须通过日常饮食和营养补品获得。作为一种氨基酸,赖氨酸是蛋白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种营养对于身体适当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赖氨酸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缺乏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发育。赖氨酸是合成体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在酶蛋白、生殖细胞、骨骼肌及血红蛋白等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某些多肽激素的组分之一。
生猪饲料的氨基酸过多会怎么样
1、氨基酸过多或者不平衡会使动物体内发生拮抗或引起中毒。
2、猪饲料里的氨基酸是为了平衡蛋白质而添加的(就是各种氨基酸在饲料蛋白质里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而蛋白质在浓缩饲料里一般不超过38%(添加鱼粉可达到40%)所以氨基酸是对应蛋白质含量的,不能多加。
3、以上信息由中国饲料原料信息网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如何在仔猪生产中利用蛋白质和氨基酸
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Ideal Amino Acid Pattern,IAAP)是与理想蛋白质(Ideal Protein,IP)相对应而言的,二者的内涵相同,即氨酸酸组成、比例与动物(猪)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具体地讲,IP是指含有最佳氨基酸模式的蛋白质;IAAP指理想蛋白质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相对于参比氨基酸(赖氨酸)的比例关系。至于为何将赖氨酸定为参比氨基酸的主要原由有以上几点:赖氨酸是以谷物为基础猪日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几乎全部被用于合成机体蛋白质;测定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赖氨酸需要量要比测定其它氨基酸容易;化学分析赖氨酸含量比含硫氨基酸容易等。
IP或IAAP概念的雏形是Mitchell和B1ock于1946提出的蛋白质化学比分(Chemical Score,CS),以全卵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为参比标准与待评定的其它蛋白质相比,从各个氨基酸所占蛋白质的百分数中找出相差最悬殊待测蛋白质的氨基酸百分数,其百分比值即该蛋白质的化学比分。利用鸡蛋中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作为评定饲粮蛋白质的标准,揭示了蛋白质的营养实质是氨基酸营养这一原理,至此,蛋白质营养从粗蛋白质,经历可消化、可利用蛋白质、蛋白质生物学效价过度到氨基酸营养;到1958年,由Howard最早提出IP,而正式在生产中应用IP的是ARC(1981)。随后,美国NRC(1988)、法国AEC(1993)、加拿大PSCI(1995)等在制定猪氨基酸需要量时,都相继采纳了IP。
研究建立IAAP的方法较多,但主要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四种:
根据生长猪体组织的氨基酸组成研究确定IAAP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猪胴体氨基酸组成与其氨基酸需要量之间高度相关。除初生乳猪体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比例较低,而甘氨酸和脯氨酸比例较高外,生长猪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在整个生长育肥阶段中没有显著变化。通过比较发现,猪体组织氨基酸成分与生长猪所需氨基酸的推荐模式非常一致, 采用体组织氨基酸组成值建立IAAP是可行的。
猪氨基酸需要可剖分为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依据猪组织氨基酸与需要量的高度相关性,通过机体蛋白质的沉积量即可估算出氨基酸需要量和相应的IAAP。例如,ARC(1981)模式是以瘦肉组织中的氨基酸平衡为基础。
通过总结猪对单个氨基酸需要量估计值和饲粮蛋白质中赖氨酸的最佳浓度数据推导得出最佳氨基酸模式。NRC(1998)模式就是采用此法借助文献调研的数据推导而得。
N平衡试验是研究动物体内氨基酸平衡和氮利用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法包括氨基酸扣除法和氨基酸添加法,二者的理论依据是饲料中氨基酸水平与猪生产性能之间的线性关系。氨基酸扣除法原理是依次从含全部氨基酸饲粮中扣除一定比例(一般约25%)的某种氨基酸,观察扣除某种氨基酸后的动物反应,根据动物反应(生产性能、血浆尿素氮和氮沉积等),综合确定动物限制性氨基酸,其中,Fuller等(1990)就是以猪最大氮沉积为基础建立IAAP。氨基酸添加法是在满足其他氨基酸需要量的前提下,对待测氨基酸从不足开始按梯度添加合成氨基酸至过量。美国Ilinois大学Baker等(1992)模式即以饲喂补充合成氨基酸的纯合饲粮所得到的数据为基础。
还有其他如传统的饲养试验法、同位素示踪法和营养免疫法等研究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详述。
有关保育仔猪IAAP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最近的一项研究以生物学效价相同的DL-蛋氨酸(DL-Met)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2-羟基-4-甲硫基-丁酸(2-hydroxy-4-methylthio-butanoicacid,HMTBA)作为蛋氨酸来源,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估测仔猪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的理想比值,结果表明,8-26千克瘦肉型保育仔猪的最佳真可消化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之比的平均值是59.0%(ADG)和60.8%(G∶F)(Gaines等,2024)。
在生产实践中,仔猪断奶,特别是早期断奶而导致的营养和环境等剧烈变化对仔猪造成很大的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抑制、机体抵抗力降低,结果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 研究仔猪应激条件下的IAAP具有重要意义。李建文等(2024)采用氨基酸部分扣除法研究了人工诱导免疫应激条件下仔猪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之间的平衡比例。结果表明,仔猪处于正常和免疫应激条件下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存在差异,应激和正常条件下,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蛋氨酸、可消化色氨酸和可消化苏氨酸平衡模式分别为:100∶27∶29∶59和100∶30∶21∶61。
尽管一般认为生长猪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在整个生长育肥阶段中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因受猪品种、生长阶段和评价指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异。
张克英等(2000)通过研究比较体重接近的大长二元瘦肉型猪和我国地方品种雅安猪可消化赖、蛋+胱、苏、色氨酸平衡模式,结果表明,大长猪和雅安猪可消化赖、蛋+胱、苏、色氨酸平衡模式分别为100∶49∶72∶19和100∶78∶76∶21,这说明饲粮IAAP因猪的基因型不同而异。雅安猪比大长猪需要更高比例的蛋+胱、苏氨酸和色氨酸。
NRC(1998)推荐的含硫氨基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与赖氨酸的相对比例均随生长育肥猪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而王建明等(2024)试验结果发现除色氨酸外,含硫氨基酸和苏氨酸占赖氨酸的比例随体重的增加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至于二者存在分歧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是有资料表明,含硫氨酸有随猪体重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Kemm等(1990)研究发现20、30和90千克猪躯体中胱含量分别为1711、1519和1413克/千克蛋白质。
3.2.3不同蛋白质水平和能量进食量生长育肥猪IAAP
Bikker等(1994)研究发现日粮蛋白质水平和能量进食量影响猪机体氨基酸组成,这些变化很可能是由于胴体肌肉部分和非肌肉部分的比例、器官血液与实质部分比例以及整个机体胴体和器官组织之比不同引起的,这些变化就会影响响氨基酸的需要量和IAAP。
3.2.4不同评定指标下生长育肥猪IAAP
结果表明,以生产性能和肉品质为指标,育肥后期猪的最佳总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之比低于NRC1998)的0.65,但若以最少脂肪沉积为目标时,其比为0.65(Knowles等,1998)。以最适N存留率和利用率为指标,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是50∶50,在低蛋白水平的情况下,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更重要,Lenis等(1999)研究发现,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可以提高到70∶30,且不会降低N利用率,这样,脱氨基的必需氨基酸被有效利用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3.2.5不同饲养条件下生长育肥猪IAAP
在保证其他必需氨基酸满足需要时,在我国饲养条件下较为适用的模式为:赖氨酸100,蛋氨酸+胱氨酸65、苏氨酸65、色氨酸20、异亮氨酸65。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之比为:50∶50(伍喜林,2024)。
理想蛋白质概念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的成功范例就是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单体氨基酸来配制低蛋白饲粮。有研究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在保证其赖氨酸含量满足生长猪(20-55千克)需要的提前下,蛋白质水平可以降低22%,而不会影响猪生产性能。如果在同样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降低22%,就会影响育肥猪(55-100千克)生产性能(Tuitoek等,1997)。Otto等(2024)通过添加氨基酸达到理想氨基酸模式,将日粮粗蛋白水平从15%降到12%不会影响N沉积,若粗蛋白从15%降到6%时,会提高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回肠消化率。此外有报道,如果依据表观回肠可消化氨基酸配制饲粮,蛋白源不会影响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体组成;而降低Lys∶DE之比,就会抑制猪生长,但不影响肉品质性状(Szabo等,2024)。由此可见,完全可根据IAAP,通过添加单体氨基酸降低日粮的粗蛋白水平,这样不仅节约有限的蛋白质原料、开发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降低猪粪氮污染,而且还可降低仔猪对蛋白源的过敏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必需氨基酸实现化学合成而应用于生产实际中,饲粮粗蛋白质水平还进一步降低的空间,然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除游离氨基酸外,多数蛋白质在消化后同时以寡肽形式被直接吸收,寡肽营养被人类认识,若饲粮蛋白质水平过低,即使添加必需氨基酸也会影响动物生长。 在应用IAAP配制低蛋白质饲粮时,应兼顾单体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比例。
到目前为止,IAAP的研究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氨基酸真消化利用率、体内氨基酸周转率等基础数据的研究积累,更为精确的、动态IAAP将更好地服务于畜禽养殖业。
猪饲料中为何要再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
1、现在全世界养猪场中很大部分日粮采取的都是玉米-豆粕型日粮,玉米豆粕型日粮与猪对氨基酸的需要量来说,赖氨酸和蛋氨酸是猪的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所以经常要额外添加。
2、猪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豆粕中富含赖氨酸和色氨酸,而玉米中含较多蛋氨酸,所以玉米和豆粕搭配,氨基酸互补,达到较好的营养平衡。
3、因为缺乏必需氨基酸,所以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相关酶合成问题,最主要的表现为生长迟缓,甚至引发代谢疾病。
4、赖氨酸主要用于蛋白质沉积,很少参与代谢调控过程。而蛋氨酸的作用比较复杂,除了沉积蛋白,还与生物体内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密切相关,此外还可利用其所带的甲基,对有毒物或药物进行甲基化而起到解毒的作用。
以上就是“猪饲料氨基酸平衡”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小伙伴,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本站,本站会持续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标签: 猪饲料,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