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行业中,饲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饲料为什么要粉碎”这个疑问常常萦绕在养殖户以及相关从业者的心头。这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实则蕴含着诸多关乎养殖效益、动物生长等方面的关键因素。了解饲料粉碎背后的缘由以及其具体作用,对于整个养殖产业来说意义非凡,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一番。
饲料粉碎最直观的一个好处就是利于动物采食。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采食习性和生理结构,比如家禽类,鸡、鸭等,它们没有像牛、羊那样强大的咀嚼能力。如果饲料以较大颗粒甚至是整粒的形态存在,对于家禽来说采食就会比较困难,它们很难将其顺利吞入并进行后续的消化过程。而把饲料粉碎成合适的粒度后,家禽就能轻松地啄食,吞咽也变得顺畅许多,这样就能保证它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生长和产蛋等需求。像雏鸡阶段,更需要细碎的饲料来保障其初期的生长发育,粉碎后的饲料就如同为它们量身定制的美食,方便采食的同时也提高了采食效率。
从消化吸收的角度来看,饲料粉碎意义重大。动物的消化系统有着各自的特点,猪的消化系统虽然相对比较完善,但如果饲料颗粒过大,在胃肠道内的消化时间会延长,而且消化不完全的情况也容易出现。当饲料经过粉碎后,其表面积增大了许多,消化酶等物质能够更充分地与之接触,在胃肠道内进行化学反应的效率也就更高了。例如猪采食粉碎后的玉米等饲料,淀粉等营养成分能更好地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从而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为猪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促进其快速育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再者,饲料粉碎有助于提高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在很多复合饲料的配制中,往往会包含多种原料,像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矿物质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如果不将这些原料粉碎,仅仅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很容易出现混合不均匀的情况,有的地方某种营养成分过多,而有的地方又过少。但当把各种原料都粉碎到合适的粒度后,通过搅拌等工艺,它们就能更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饲料体系中,保证每一份饲料所含的营养成分都是相对均衡稳定的,这样动物采食后就能获得全面且均衡的营养,避免因营养不均衡而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

另外,从储存和运输方面考虑,粉碎后的饲料也有优势。未粉碎的饲料,尤其是一些体积较大的原料,在储存时占用空间较大,而且形状不规则容易堆积不紧实,空气容易留存其中,增加了饲料霉变等变质风险。而粉碎后的饲料可以更紧密地堆放,节省储存空间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隔绝空气,配合适当的包装和储存条件,能够延长饲料的保质期。在运输过程中,粉碎后的饲料也便于装袋、装车等操作,而且质量相对更稳定,不容易在运输颠簸等情况下出现质量变化,保障了饲料从生产到使用整个环节的质量安全。
相关拓展
既然饲料粉碎有这么多好处,那么饲料粉碎到何种粒度最为合适呢?其实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需要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不同的生长阶段以及不同的饲料原料来综合判断。比如对于幼龄的动物,饲料往往需要粉碎得更细一些,像刚断奶的仔猪,粒度可能控制在几百微米左右为宜;而对于成年的牛、羊等反刍动物,它们的咀嚼能力相对较强,饲料的粒度可以相对粗一点,可能达到几毫米都是可以接受的。同时,不同的饲料原料特性也影响粉碎粒度,像玉米等质地较硬的原料可能需要更精细的粉碎,而一些叶类的青绿饲料,本身质地较软,粉碎要求就相对没那么高。合理确定饲料的粉碎粒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粉碎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养殖产业。
相关问答
问:所有的动物饲料都必须粉碎吗?
答:不是的,像一些草食动物在放牧过程中采食的天然草料等就无需粉碎,不过对于人工配制的饲料,多数情况下粉碎是有必要的,能更好地满足其营养需求和采食、消化等要求。
问:饲料粉碎后会不会影响其营养成分?
答:正常合理的粉碎操作并不会影响饲料的营养成分,反而有助于营养成分更好地被动物消化吸收,不过如果粉碎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等情况出现,可能会对一些热敏性的营养物质造成一定破坏,所以要规范粉碎流程。
问:饲料粉碎设备该如何选择?
答:要根据养殖规模、饲料原料特点以及预算等来选择。小型养殖户可以选择小型的锤片式粉碎机,操作简单、价格相对便宜;大型养殖场如果处理量较大,且对粉碎粒度等要求高,可以选用更先进的超微粉碎机等设备,并且要考虑设备的耐用性、易维护性等因素。

“饲料为什么要粉碎”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动物采食、消化吸收、饲料混合、储存运输等多方面的考量。通过粉碎饲料,能优化养殖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保障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养殖的整体效益,是养殖产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操作环节。
标签: 粉碎,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