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用于饲料的提取物和《饲料原料目录》117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常用的饲料添加剂都有哪些
(1)促生长添加剂:包括喹乙醇、猪快长、速育精、血多素、肝渣、畜禽乐、肥猪旺等。
(2)微量元素添加剂:包括铜、铁、锌、钴、锰、碘、硒、钙、磷等,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添加后生猪日增重一般可提高10%~20%,降低饲料成本8%~10%。
(3)维生素添加剂: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D3、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以及多种维生素、胆碱、肉猪预混料添加剂、维他胖、泰德维他-80、法国肥、保健素、强壮素等,可根据猪的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地选择使用。
(4)氨基酸添加剂: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以及生宝、禽畜宝、饲料酵母、羽毛粉、蚯蚓粉、饲喂乐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有赖氨酸和蛋氨酸等添加剂,在日粮中加入0.2%的赖氨酸喂猪,日增重可以提高10%左右。

(5)抗生素添加剂:包括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盐霉素、四环素、杆菌素、林可霉素、康泰饲料添加剂及猪宝、保生素等。
(6)驱虫保健饲料添加剂:包括安宝球净、克球粉、喂宝-34等。
(7)防霉添加剂或饲料保存剂:由于米糠、鱼粉等精饲料含油脂率高,存放时间久易氧化变质,添加乙氧喹啉等,可防止饲料氧化,添加丙酸、丙酸钠等可防止饲料霉变。
(8)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包括大蒜、艾粉、松针粉、芒硝、党参叶、麦饭石、野山楂、橘皮粉、刺五加、苍术、益母草等。
(9)缓冲饲料添加剂:包括碳酸氢钠、碳酸钙、氧化镁、磷酸钙等。
(10)饲料调味性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食用氯化钠、枸橼酸、乳糖、麦芽糖、甘草等。
(11)激素类添加剂:包括生乳灵、助长素、育肥灵等。
(12)着色吸附添加剂:主要有味黄素(如红辣椒、黄玉米面粉等)。
(13)酸化剂添加剂:包括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乙酸、盐酸、磷酸及复合酸化剂等,在生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酸化剂,可显著提高猪日增重,降低饲养成本。
天然饲料添加剂 -- 植物提取物
国家农业农村部第194号政策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自2024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目前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抗生素是行业内主要替换方案之一。它具有天然性、毒副作用小、药物残留低、无抗药性的特点。且相对于其他替抗方案具备明显成本优势。
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2024年养殖使用的全部抗菌药总量为29774吨。如果替代,其对应的中药提取物至少要超过这个数的两倍,即5万吨以上,未来此类产品将迎来井喷式的增长。
以下是朗林生物天然替抗明星产品。符合市场对动物饲料添加剂绿色、环保、安全的需求。
喂养对象:禽畜(鸡、鸭、狗、牛、猪、马等)
可有效防止断奶仔猪腹泻,提高生产性能,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是一类潜力较大的抗生素替代品。
喂养对象:禽畜(猪、羊、牛、鸡、鸭、狗、马、兔等)
在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杜提取物能提高猪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改善猪肉品质,调节猪肠道菌群和提高抗氧化功能。完全符合当今人们追求绿色动物添加剂的要求。
喂养对象:禽畜(鸡、鸭、狗、牛、猪、马等)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与抗病力,保护和修复受损胃肠粘膜,减少动物消化系统的感染,同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消除耐药性,增强药物的作用效果。
作为天然植物替抗,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天然植物提取物,朗林生物还有黄芩提取物、水飞蓟提取物、桑叶提取物等,备受客户青睐。另外各类植物精油产品替抗效果也在欧美等国家得到认可。如迷迭香油、月见草油等。
朗林生物重视您的需求,尤其是您对天然成分的创新应用。如果您有其他产品定制需求,请联系我们,朗林研发团队将为您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饲料原料目录》117种天然植物提取物
1、八角茴香:性温。味辛。归肝经、肾经、脾经、胃经。温阳散寒、理气止痛。属温里药。
2、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3、百合:性寒,味甘。归心经、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
4、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经、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
5、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6、柏子仁:性平,味甘。归心经、肾经、大肠经。养心安神、止汗、润肠。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7、薄荷:性凉,味辛。归肺经、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8、补骨脂:性温,味辛、苦。归肾经、脾经。温肾助阳、纳气、止泻。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9、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胃经、肝经。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风散寒。属化湿药。
10、侧柏叶:性寒,味苦、涩。归肺经、肝经、脾经。凉血止血、生发乌发。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11、车前草:性寒,味甘。归肝经、肾经、肺经、小肠经。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12、车前子:性微寒,味甘。归肾经、肝经、肺经、小肠经。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13、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脾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14、川芎:性温,味辛。归肝经、胆经、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15、刺五加:性温,味辛、微苦。归脾经、肾经、心经。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16、大蓟:性凉,味甘、苦。归心经、肝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17、淡豆豉:性凉,味苦、辛。归肺经、胃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18、淡竹叶:性寒,味甘、淡。归心经、胃经、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19、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经、心经、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
20、党参: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21、地骨皮:性寒,味甘。归肺经、肝经、肾经。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22、丁香: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肺经、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23、杜仲:性温,味甘。归肝经、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24、杜仲叶:性温,味微辛。归肝经、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25、榧子:性平,味甘。归肺经、胃经、大肠经。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燥通便。属驱虫药。
26、佛手:性温,味辛、苦、酸。归肺经、脾经、肝经。舒肝理气、和胃止痛。属理气药。
27、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28、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29、干姜:性热,味辛。归脾经、胃经、心经、肾经、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属温里药。
30、高良姜:性热,味辛。归脾经、胃经。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31、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经、胃经。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32、枸杞子:性平,味甘。归肝经、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33、骨碎补:性温,味苦。归肝经、肾经。续伤止痛、补肾强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34、荷叶:性平,味苦。归肝经、脾经、胃经。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35、诃子:性平,味苦、酸、涩。归肺经、大肠经。涩肠敛肺、降水利咽。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36、黑芝麻:性平,味甘。归肝经、肾经、大肠经。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
37、红景天:性平,味甘、苦。归肺经、心经。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38、厚朴:性温,味苦、辛。归脾经、胃经、肺经、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属化湿药。
39、厚朴花:性温,味苦。归脾经、胃经。芳香化湿,理气宽中。属化湿药。
40、胡芦巴:性温,味苦。归肾经。温肾,祛寒,止痛。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41、花椒: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属温里药。
42、槐角:性寒,味苦。归肝经、大肠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43、黄精:性平,味甘。归肺经、脾经、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
44、黄芪:性温,味甘。归脾经、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45、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快气、和中、辟秽、祛湿。属理气药。
46、积雪草:性寒,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47、姜黄:性温,味苦、辛。归脾经、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48、绞股蓝:性寒,味苦。归肺经、脾经、肾经。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并有类似人参的强壮补益作用。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49、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50、金荞麦:性凉,味涩、微辛。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祛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51、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经、心经、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52、金樱子:性平,味酸、甘、涩。归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53、韭菜子:性温,味辛、甘。归肾经、肝经。温补肝肾、壮阳固精。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阳药。
54、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归肺经、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55、橘皮:性温,味辛。归脾经、肺经。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属理气药。
56、决明子:性微寒,味苦、甘。归肝经、肾经、大肠经。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虚热药。
57、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归脾经、胃经、肺经。下气、祛痰、消食化积。属消食药。
58、莲子:性平,味甘、涩。归脾经、肾经、心经。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59、芦荟:性寒,味苦。归大肠经、胃经、肝经。清肝热、通便、杀虫疗疳。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攻下药。
60、罗汉果:性凉,味甘。归肺经、大肠经。清热润肺、滑肠通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61、马齿苋:性寒,味酸。归大肠经、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清热解毒药。
62、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
63、玫瑰花: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肝、脾、胃经。有肝理气,和血调经,芳香行散。属理气类药。
64、木瓜:性温,味酸。归肝经、脾经。平肝舒筋、和胃化湿。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65、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胃经、大肠经、三焦经、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属理气药。
66、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经、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67、女贞子:性凉,味甘、苦。归肝经、肾经。滋补肝肾、明目乌发。属补虚药分类下的补阴药。
68、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经、胃经。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69、蒲黄:性平,味甘。归肝经、心经。止血、化瘀、通淋。属止血药分类下的化瘀止血药。
70、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凉血、止血、祛瘀、通经。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71、青皮:性温,味甘、苦。归肝,胆;脾,肺,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72、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73、人参叶:性寒,味苦、甘。归肺经、胃经。补气,益肺,祛暑,生津。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74、肉豆蔻: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胃经,大肠经。温中涩肠,行气消食。
75、桑白皮:性寒,味甘。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76、桑椹:性寒,味甘、酸。归心经、肝经、肾经。补血滋阴、生津润燥。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
77、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明目。
78、桑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华化气。解表药下属发散风寒药。
79、沙棘:性温,味酸、涩。归脾经、胃经、肺经、心经。祛痰止咳、消食化滞、活血散瘀。属消食药。
80、山药:性平,味甘。归肺经、脾经、肾经。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81、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经、胃经、肝经。消食健脾、行气消瘀。属消食药。
82、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归肝经、肾经。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83、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84、升麻:性微寒,味辛,微甘。归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85、首乌藤:性平,味甘。归心经、肝经。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86、酸角:性凉,味甘酸。归心经、胃经。清热解暑,和胃消积。
87、酸枣仁:性平,味甘、酸。归肝经、胆经、心经。补肝、宁心、敛汗、生津。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88、天冬[天门冬]:性寒,味甘、苦。归肺经、肾经。养阴润燥、润肺生津。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89、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胃经、肝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90、菟丝子:辛甘;平。肝;肾;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
91、五加皮:性温,味辛、苦。归肝经、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92、乌梅:性平,味酸、涩。归肝经、脾经、肺经、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93、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经、心经、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94、鲜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经、胃经、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属止血药下属中的凉血止血药。
95、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归肝经、三焦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属理气药。
96、香薷: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利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97、小蓟:性凉,味甘、苦。归心经、肝经。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98、薤白:性温,味辛、苦。归心经、肺经、胃经、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属理气药。
99、洋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入血敛降,体轻微散,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100、杨树花:性寒;味苦。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化湿止痢。属化湿类药。
101、野菊花:性微寒,味苦、辛。归心经、肝经。清热解毒、消肿、凉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102、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心经、膀胱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散风解毒。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103、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经、胃经、肺经。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104、益智:性温,味辛。归脾经、肾经。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105、银杏叶:性平,味甘、苦、涩。归心经、肺经。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106、鱼腥草:性微寒,味辛。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107、玉竹:性微寒,味甘。归肺经、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阴药。
108、远志:性微温;味辛、苦。归心经、肝经、脾经、肾经。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
109、越橘:性温;味苦;小毒。归脾、胃、大肠经。可和脾胃、解毒、通淋、止痛、止痢。
110、泽兰:性微温,味苦。归肝经、脾经。行血利尿、散郁舒肝。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111、泽泻:性寒,味甘、淡。归肾经、膀胱经。利小便、清湿热。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112、制何首乌:性微温;味苦、甘、涩。归肝经、心经、肾经。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
113、枳壳:性温,味苦、辛、酸。归脾经、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属理气药。
114、知母:性寒;味苦。归肺经、胃经、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
115、紫苏叶: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116、绿茶:性寒;味辛。归肝经、脾经、肺经、肾经。清热利咽解毒。属清热解毒药。
117、迷迭香: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肾经、肝经。发汗、健脾、安神、止痛。属清热解毒药。
118、此文章由山东华萌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整理归纳,欢迎留言评论!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分享,希望能给各位朋友带来参考,如果您还有用于饲料的提取物其他方面的疑问,联系本站。
标签: 提取物,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