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饲料含酶 饲料中添加酶的作用

  • 作者:养猪快讯
  • 发布时间:2024-10-19
  • 阅读:350
  • 来源:https://www.chazhujia.com/

"新型高效饲料含酶"是一个许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将通过本文为大家整理的资料,带领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

饲料中添加酶的作用

动物直接摄入酶产品具有多项保健效果:

(1)补充内源酶(主要是指消化酶类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的不足,和激活内源酶的分泌。补充内源酶适用于幼小动物,如乳猪、仔猪等。

(2)水解非淀粉多糖(NSP)等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道内容物粘度。

非淀粉多糖主要是指,大麦、小麦和玉米中的β-葡聚糖、木聚糖、戊聚糖等,和豆粕中的甘露聚糖等,肠食糜粘度是影响饲喂非常规日粮(如大麦、小麦等)畜禽对营养的消化利用的重要因素。粘度增加,显著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新型高效饲料含酶 饲料中添加酶的作用
(来源网络,侵删)

粘度增加,溶质的扩散速度下降,减慢营养物质从日粮中的溶出速度;粘度增加,肠道机械混合内容物的能力严重受阻;高粘度使食糜中各组分混合不均,从而妨碍食糜中的糖、氨基酸和脂肪向肠粘膜移动,影响消化吸收;非淀粉多糖(NSP)与内源酶的络合,阻止了这些酶与底物的作用;粘度增加还降低食糜通过的速度:水溶性非淀粉多糖使肠内容物呈现浓稠的胶冻样质地,从而减慢了食糜通过消化道的速度,促使肠微生物发酵,降低养分的利用效率。

(3)破坏植物细胞壁,使包裹在细胞中的营养物质充分地释放出来,从而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提高消化吸收率。

畜禽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占到动物饲料量的95%以上),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复杂,主要由NSP(主要是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组成,包埋在细胞壁内的许多可消化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由于不能与消化酶接触,得不到消化利用,从而降低其效果。在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如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结构,使细胞内溶物裸露出来与动物内源酶接触消化,提高饲料的消化及吸收率。

(4)提高机体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酶不仅直接参与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也影响其代谢和参与有关激素的调节作用。1996年有人报道在大麦日粮中添加0.1%的粗酶制剂喂肉鸡,提高了血液中胰岛素水平(p<0.05)而胰高血糖素水平下降,表明酶制剂能提高雏鸡的免疫力。加拿大一学校试验证明,酶制剂的添加显著降低肉鸡死亡率(11.3%对4%)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3%对0.7%)。

(5)改变消化部位。饲料中水溶性非淀粉多糖使食糜水分增加,粘度增大,排空速度减慢,促使后肠微生物发酵,降低养分利用率,外源酶制剂添加能改变消化部位,使某些物质的消化场所由盲肠转移到小肠,减少后肠微生物发酵,提高其消化率。 外源酶还有助于改善消化道内环境,如平衡内源酶的分泌,减少肠粘膜细胞的脱落。

(6)改变肠壁结构,提高养分吸收能力。小肠空肠被认为是畜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研究中发现,在火鸡日粮中添加淀粉酶与对照组相比,小肠空肠和回肠段的绒毛长度在0~3周龄有明显的提高,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提高了吸收能力。

饲料添加剂有什么用

摘要: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接下来,小编就来为您介绍一下饲料添加剂的用途。【饲料添加剂的作用】饲料添加剂的用途饲料添加剂有什么用?

饲料中因为缺乏某些微量营养物质,特别是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畜禽易发生营养缺乏症与营养代谢障碍,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在饲料中使用添加剂,可完善饲粮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充分发挥畜禽的生产潜能,提高畜禽生产率。

饲料风味剂的应用,对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畜禽采食有积极的意义。许多国家都用酯类、醚类、脂肪酸类和芳香族醇类等化学物质生产饲用香味剂,广泛应用于仔猪的人工乳和犊牛代用乳。饲料调味剂的使用不仅可提高饲料适口性,还可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美国有近2/3的饲料厂在生产颗粒饲料时,使用各种形式的粘结剂,以减少粉尘、改善饲料加工性能、提高饲料生产能力。饲料中含有的许多营养成分,如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极易氧化失效或变质。几乎所有饲料工业发达的国家均在配合饲料生产中使用抗氧化剂、防霉剂,以减少饲料加工、贮存中的养分损失。试验表明,用抗氧化剂处理的草粉,存放6个月后与未加抗氧化剂的草粉相比,其胡萝卜素的损失量减少25%~50%。饲料中使用防霉剂、抗氧化剂等饲料保藏剂,可防止饲料养分的损失,避免浪费。

促生长剂有防病保健、促进畜禽生长的功效。其使用量在近几十年中增长迅速,对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除抗生素、合成抗菌剂外,许多新型促生长剂,如益生素、寡糖、有机盐等已在畜禽生产中得到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通过饲料添加剂途径,可改善畜产品的外观色泽与内在品质,延长畜产品的货架寿命与销售价格。

配合饲料由多种饲料原料配制而成,使用添加剂后可利用某些尚未利用或未充分利用的饲料资源,生产出营养价值完善的饲粮,从而可扩大利用那些在单一状态无法利用或限量使用的饲料资源,降低配合饲料成本。尤其是某些饲料原料含有抗营养因子,单一使用不利于畜禽健康,进而有可能危及环境或人的健康,但由于配套使用了相应的添加剂,就可使这类饲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获取较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现代畜牧生产中的每个环节几乎都渗透着添加剂的作用。

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在畜禽生产中往往不是仅使用单一添加剂,而常常是同时使用几种添加剂或复合性添加剂, 在畜禽生产中使用饲料添加剂产生的效益常常是多样性或综合性的。

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一切上皮组织的完整,促进结缔组织中粘多糖的合成,维持细胞膜和细胞器(线粒体、溶酶体等)膜结构的完整及正常通透性,以及维持正常的视觉。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调节钙、磷代谢,特别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调节肾脏对钙、磷的排泄;控制骨骼中钙与磷的贮存和血液中钙、磷的浓度等。维生素D过多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维生素E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作为动物体内的抗氧化剂,阻止细胞内、外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易氧化物的氧比,保护富于脂质的生物膜的完整,从而防止肝组织坏死和肌肉受损,维持红细胞的稳定性和毛细血管的完整性等。

维生素K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和凝血因子Ⅶ、ⅨⅩ,并起激活作用,参与凝血过程。动物缺乏维生素K可导致内出血,外伤凝血时间延长或流血不止。除凝血作用外,维生素K依赖蛋白质和肽参与钙代谢。

又名抗神经炎维生素,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维持神经组织和心肌的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维持肠胃的正常蠕动和胃液分泌以及消比道脂肪的吸收和发酵的正常功能。

核黄素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能量和蛋白质代谢。动物缺乏核黄引起体代谢紊乱。动物对核黄素的需要与日粮组成和环境温度有关,日粮营养浓度高,环境温度低,种禽和妊娠动物的需要量较高。

泛酸是辅酶A的组成成分,辅酶A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泛酸在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皮肤和粘膜的正常功能、毛皮的色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很大的关系。

烟酸和烟酰胺总称为维生素PP或抗癞皮病维生素,是较稳定的维生素之一,它们有同样的生理功能。烟酸在动物体内可转化为烟酰胺,烟酰胺是辅酶Ⅰ、辅酶Ⅱ的组成部分。在维持皮肤和消化器官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B6是吡哆醇、吡多醛、吡哆胺的总称,它们在动物体内有相同的生物学作用。含有它的酶参与几乎所有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此外对脂肪、糖、无机盐的代谢也很重要。

胆碱在构成细胞结构和维持细胞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脂肪谢,以乙酰胆碱形式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胆碱是一种甲基供体。研究表明,在高胱氨酸存在或含有无机硫酸盐条件下,添加胆碱可节省蛋氨酸。

又名维生素H。是动物体内许多羧化酶和羧基转移酶系的辅酶,参与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代谢,是动物皮肤、被毛、肉趾、蹄、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和健康的维持不可缺少的。

它是以四氢叶酸的形式在动物体内参与物质代谢的。通过对一碳基团的传递参与嘌吟、嘧啶的合成以及氨基酸的代谢,从而影响核酸的合成和蛋白质的代谢,对正常血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

维生素B12参与体内一碳基团的代谢,是传递甲基的辅酶,它与叶酸的作用相互联系,影响体内生物合成所需的活性甲基的形成和其他一碳基团的代谢。因此参与许多代谢过程。

参与细胞间质的生成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和粘多糖等细胞间质时所必需的物质。具有解毒作用,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氢的转移。参与体内其他代谢,有抗氧化作用,也具有抗感染和抗各种应激的能力。

肌醇即六羟基环己烷,是活组织中的结构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组织中。肌醇有亲脂性,与胆碱一同起着维持正常的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的作用。自然状态下陆生动物一般不会缺乏。水生动物易感缺乏。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多种氧化酶的重要成分,作为氧的载体,保证体组织内氧的正常输送;参与体内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铁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高等动物体液和组织内的运铁蛋白、乳铁蛋白有抗菌作用。

铜参与血红蛋白及许多氧化还原酶的合成和激活,铜成铁的利用有关,造血时,红细胞的形成必须在铜蓝蛋白的参与下才能进行,所以缺铜也引起贫血,骨骼发育受影响,骨质疏松,长骨易碎。

锌通过酶和激素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全物和脂类代谢,参与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合成,还与毛的生长,皮肤的健康,创伤的愈合,繁殖机能,骨骼发育,味觉和食欲等有关。

锰能激活许多酶,通过这些酶,锰参与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骨骼的正常生长和结构,造血、神经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作用包括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100多种酶,调节能量的转换,加速生长发育,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保证正常的精神状态、身体形态及新陈代谢等。

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维生素B12参与机体造血。钴还与蛋白质、脂肪代谢有关。单胃动物必须以维生素B12的形式提供;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能利用钴合成维生素B12,为动物所利用。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此酶可分解细胞内过氧化物,防止对细胞膜脂的氧化破坏反应,保护生物膜免遭损害。硒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二者在这一生理功能上有协同作用。

钼是黄嘌呤氧化酶、醛氧化酶和植物亚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内电子转运链和瘤胃微生物代谢。适量的钼能促进反刍动物生长,提高泌乳牛的早期泌乳量。钼和铜有着明显的拮抗,但在特定情况下二者又有协同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是以有毒元素对氟进行研究的,直到70年代初才确定为动物所必需的元素。氟是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的结构成分。微量的氟是牙齿、骨骼生长、保健所必需的。

目前作为蛋氨酸添加剂的产品主要有DL-蛋氨酸和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及其钙盐(MHACa)。 蛋氨酸制剂还有蛋氨酸金属络合物和用于反刍动物的保护性蛋氨酸制剂。

饲料中添加的赖氨酸有两种,即L-赖氨酸和DL-赖氨酸。因动物只能利用L-赖氨酸,故主要为L-赖氨酸产品,DL-赖氨酸产品应标明L-赖氨酸含量保证值。饲用级赖氨酸通常是纯度为98.5%以上的L-赖氨酸盐酸盐。

色氨酸通常是第三或第四限制氨基酸,在猪的玉米-豆饼型饲料中还可能是第二限制氨基酸。从营养角度看是很重要的一种必需的氨基酸,在普遍添加了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日粮中,色氨酸添加更显重要。

近些年欧美有些国家已在饲料中添加苏氨酸。目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主要是由发酵生产的L-苏氨酸。 部分来自由蛋白质水解物分离的L-苏氨酸。L-苏氨酸为无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有极弱的特异性气味。

谷氨酸属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酸钠属鲜味剂,有很好的调味作用,而且有增香作用。多用于食品调味,目前已添加于饲料。用于饲料添加剂每年约200~300t。在饲料中作为调味剂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这两种氨基酸都可用合成法制得,在其他工业领域里广泛应用,在饲料中用量不大。甘氨酸是禽类必需氨基酸,可做鸡伺料添加剂。丙氨酸在某些国家已被指定为饲料添加剂,但不用于畜禽,主要用于水产饲料作为引诱物质使用。

带有香味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些酯类、酮类、醚类、脂肪酸类、脂肪族高级醇类、醛类、烃类、萜烯烃类、醚酚类、苯酚类、芳香族醇类、芳香族醛类、硫醇类以及内酯等具挥发性物质。

甜味剂可用各种动物爱吃的甜味物质或其代用品。主要应用于幼畜人工乳、补乳料、开食料,雏鸡饮水或饲料,青年奶牛饲料中、以增进采食。最近酸味剂已开发应用于动物饲料,主要是一些有机酸。

酸化剂是近些年来研究开发,主要用于幼畜日粮以调整消化道内环境的一类添加剂。即指为补充幼畜胃液分泌不足,降低胃内pH值而添加于饲料中的一类物质。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及其盐类。

反刍动物瘤胃内pH值维持在6.2~6.8条件下,瘤胃内的饲料消化和微生物蛋白等的合成处于最佳状态。日粮中添加缓冲剂可避免瘤胃pH值的下降,维持正常瘤胃pH值环境,增加于物质采食量,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

(一)异位酸(1soacids)(二)乙酸钠(一)异位酸(1soacids)(二)乙酸钠(一)异位酸(1soacids)(二)乙酸钠(一)异位酸(1soacids)(二)乙酸钠(一)异位酸(1soacids)(二)乙酸钠镇静剂

镇静剂又称作运动抑制剂,其作用是抑制动物的中枢神经,使动物处于安静,睡眠或半睡眠状态。由于活动量减少,能量的消耗降至最小程度,以达到催肥,节约饲料的目的。未知生长因子制剂

在微生物发酵物和某些动物、植物组织中,存在着能促进动物生长的物质,由于目前还不为人们所认识,故被称为未知生长因子(UnidentifiedGrowthFactors,UGF)。

腐植酸为一种天然有机弱酸经特殊处理而得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分子的特殊结构,具有亲水性、离子结合性和交换性,可活化细胞。对畜禽和养殖鱼虾具有提高抗病力,促进生长的作用,净化水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由猪乳和血液中分离而得的了一球蛋白制剂,已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哺乳仔猪代乳料或补充料中,具有提高哺乳仔猪的抗病能力,预防下痢,降低死亡率,促进生长的作用。

乌索脱氧胆酸为一种胆汁酸,具有乳化脂类,帮助动物对脂类物质的消化作用。其制剂添加于水产饵料中,可促进脂肪的消化,防止脂肪酸化,防止应激情况下营养代谢异常而导致的肝功能障碍,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生长。

属四环素类抗生素,我国农业部批准生产的促生长饲料加剂为土霉素钙盐。土霉素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抗生素,它的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均有效。杆菌肽锌

其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对革兰阳性菌十分有效,对部他革兰阴性菌、螺旋菌、放线菌也有效。它高效低毒,几乎不产生抗药性。由于分子大,一般不被动物消化吸收,不会在体内造成残留,使用安全。

维吉尼霉素在我国目前尚未生产,已批准进口美国产品。它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添加量为1×10-5~2×10-5。

北里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残留量低,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促生长抗生素。我国目前尚未能生产饲料用北里霉素,已批准进口日本产品。用于促生长,用于治病保健。

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的是泰乐菌素的磷酸盐,效价与泰乐菌素同。我国目前尚未生产,泰乐菌素的抗菌谱广,毒性小,安全稳定。添加量:禽(8周以内)4×10-6~5×10-5,宰前5天停药。

弥补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系的缺乏,竞争性排斥病原微生物;改变消化道内代谢产物,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产生酶类等促生长物质;产生抗体,提高噬菌活性作用,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提高低抗力。

主要用于幼龄动物,以弥补消化酶分泌的不足,提高养分的消化率;用于成年动物,是为了提高消化功能和弥补因应激等原因消化酶分泌的减少。常用酶制剂主要有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β-葡聚糖酶,植酸酶和果胶酶等。

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1、氨丙啉2、氯羟吡啶3、氯苯胍4、盐霉素钠5、莫能霉素钠6、海南霉素1、氨丙啉2、氯羟吡啶3、氯苯胍4、盐霉素钠5、莫能霉素钠6、海南霉素

1、松针叶。2、刺五加。3、胡枝子。4、杨树皮。5、泡桐叶。6、钩吻。7、艾叶。8、烟叶。9、茶叶。10、马蔺叶。11、芫荽。12、韭菜。13、葱白。14、大蒜。15、益母草。16、薄荷叶。17、麦芽。

饲料中加植酸酶有什么作用

3.1提高植酸磷利用率试验表明,添加植酸酶可促进鸡对植酸磷的利用效果,一般认为,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高20%~40%。楼洪兴等(1999)在肉鸡的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植酸酶,粪尿中排磷量减少17%~42%,肉仔鸡体增重和饲料报酬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家禽体内,植酸水解主要发生在嗉囊(pH值5~6)、肌胃和腺胃(pH值2~4),在小肠中仍然发现植酸酶有活性,甚至在大肠中也有发现。

对于水产动物,Rodehutscord等(1995)以虹鳟为试验对象,饵料以大豆为基础,只含有植物性的磷源,磷的含量低于最适含量,在饲料中添加1000活性单位/kg饵料的植酸酶,结果在水温15℃时,磷的利用率从17%提高到49%,水温在10℃时,从6%提高到25%。用鲤鱼作试验,在以大豆粉、鱼粉和大麦为基础原料,总磷含量为7.2g/kg的饲料添加500、1000活性单位/kg的植酸酶,结果鱼体增重和鱼体灰分含量显著提高,与不添加磷组和添加2g/kg磷酸二氢钙的磷组相比,磷的排泄量分别降低28%和25%。

3.2提高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植酸上的磷酸基团呈负电性,具有很强的络合力,它与一些阳离子如Ca2+、Mg2+、zn2+、CC2+、Mn2+、Fe2+和K+等金属离子及蛋白质螯合成稳定的复合物,形成不溶性盐,从而降低这些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肠道中的pH值适于形成Zn-Ca-Cu-植酸盐螯合物。在小肠上段,由于形成Zn-Cu-植酸盐螯合物而使饲料中90%以上的Zn不可利用。可见植酸的存在不仅影响畜禽对磷的吸收和利用,对其他矿物元素也有影响。

3.3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植酸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指其与蛋白质形成植酸一蛋白质络合物抑制蛋白质水解酶的事实。植酸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开始于种子成熟期,随着种子的成熟,植酸逐渐在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糊粉层和双子叶种子的蛋白体部位累积。植酸上磷酸基团可以与蛋白质上阳离子基团结合,使蛋白质溶解性降低,从而影响蛋白质消化。这种结合与pH值密切相关,在低pH值时,植酸与蛋白质中的精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产生静电连接,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当pH趋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呈电中性,植酸不能直接与之相吸附,但蛋白质上的羧基可通过二价正离子(如钙、镁、锌等)与植酸连接起来,形成植酸盐一蛋白质复合物。植酸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不但存在于饲料中,还可与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如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等结合,从而降低了这些酶的活性。植酸一蛋白质复合物对蛋白质的水解消化过程具有更强的反抗作用,而且植酸与蛋白质之间的作用是离子性的,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pH值。植酸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可与蛋白质络合。Cheryan(1980)认为,在酸性环境中(pH值为2)植酸为强负离子,蛋白质为强正离子,从而络合形成复合物;在碱性环境中,与酸性环境情况不同,植酸和蛋白质匀为负离子,多价正离子如钙等与植酸一蛋白质复合物络合。二者的相互作用最终降低蛋白质的溶解性,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作用。

添加植酸酶可以释放部分被植酸络合的蛋白质,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提高了7%~12%。可见,植酸酶对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3.4提高饲料中淀粉的消化率α一淀粉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其作用和稳定性需要钙离子。植酸通过络合α一淀粉酶需要的钙离子可降低日粮中α一淀粉酶的活性,而植酸酶通过破坏植酸的这种络合结构,从而提高淀粉的消化率。

感谢您阅读关于"新型高效饲料含酶"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这些资料能满足您的需求,并且为您带来一些新的见解。如果您还想深入了解该主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标签: 饲料,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