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猪期货价格跌跌不休,背后藏着啥门道?
最近养猪圈里最闹心的事儿,莫过于生猪期货价格像坐了滑梯似的往下掉。上个月刚入行的张大哥跟我吐槽:"眼瞅着期货价格从1万5跌到1万3,每头猪平白无故少赚300块,这钱到底被谁赚走了?"这事儿得从根儿上扒。
供需失衡是主因,存栏量比去年多出21%
问题一:为啥生猪供应突然多到卖不完?
这事儿得从去年说起。2025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长期保持在3900万头警戒线以上,按生猪出栏周期推算,今年3月份开始正好迎来产能释放高峰。河北某大型养殖场负责人透露:"现在每天出栏量比去年同期多出21%,可市场需求就那么多,价格可不就得往下掉?"
区域 | 2025年存栏量(万头) | 2025年3月出栏量(万头) | 同比增幅 |
---|---|---|---|
华北地区 | 820 | 1040 | 26.8% |
华中地区 | 950 | 1150 | 21.1% |
西南地区 | 680 | 790 | 16.2% |
养殖成本大跳水,豆粕每吨便宜400块
问题二:饲料降价不是好事吗?咋还成下跌推手?
这事儿有意思了。今年豆粕价格从去年每吨3800元降到3400元,表面看是好事,可养殖户一算账发现:饲料便宜了,大家更敢养了。河南养殖户老李给我算过一笔账:"现在养一头猪成本比去年省80块,可猪价每公斤跌了2块,里外里还是亏!"

成本变化对比(单头)
- 饲料成本:降80元
- 防疫成本:涨20元
- 人工成本:涨15元
- 总成本净降:45元
政策调整连环拳,进口关税加征反成双刃剑
问题三:不是说加征关税能保护国内猪价吗?
今年初出台的进口猪肉加征15%关税政策,原本想给国内养殖户撑腰,结果闹出个黑色幽默。江苏某贸易公司经理透露:"关税加征后进口量确实少了,可国内养殖户一看有利可图,反而加大出栏量,现在冷库里的冻肉都快堆到天花板了!"
独家数据:未来三个月还有三大雷区
- 能繁母猪淘汰滞后:当前存栏仍超警戒线3.2%,预计6月迎来第二波出栏高峰
- 冻品抛储压力:全国冷库现存冻肉超200万吨,相当于1个月的市场供应量
- 替代品冲击:鸡肉价格跌至每公斤14元,分流30%猪肉消费
个人观点:这轮跌价潮里藏着大机遇。据我了解,现在抄底二育的养殖户,专挑90公斤标猪入手,等下半年旺季出手,按当前价差测算,每头能有150元利润空间。不过得提醒新手,千万别跟风压栏,去年10月那波集体压栏,最后每头猪多赔80块的教训还热乎着呢!
标签: 养殖户,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