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现在全国养猪场里有多少头猪在跑吗?光是去年就有7亿多头生猪出栏,这个数字能绕地球赤道整整两圈半!但奇怪的是,广东的养殖户老王守着满栏的猪愁眉苦脸,而广西的小张却忙着扩建猪舍。今天咱们就掰扯清楚,这看似矛盾的生猪市场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一、存栏数据里的冰火两重天
去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27亿头,看着吓人吧?可这比前年少了1.6%。四川、湖南这些养猪大省存栏量都超过3600万头,相当于每个省都养着两个丹麦的人口数量的猪。但山东、河北这些北方省份的存栏量却在哗哗往下掉,光山东一季度存栏就降了16.7%。
典型场景:河南老李的猪场去年还能养2000头,今年硬是砍到1500头。不是他不想养,是饲料成本涨得比猪价还快,玉米从2000涨到2300一吨,豆粕更是飙到3463元。现在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翻手机看芝加哥大豆期货行情。
二、南北产区大挪移
区域 | 代表省份 | 2025年变化 | 核心优势 |
---|---|---|---|
南方 | 广西/海南 | +135万/+16% | 政策扶持/消费市场近 |
北方 | 山东/河北 | -8%/-2.6% | 饲料资源丰富 |
西南 | 云南/四川 | -4.8%/-5.1% | 天然防疫屏障 |
(数据来源:3、5、7)

广西养殖户现在可神气了,去年多养了135万头猪,直接对接广东高价市场,每头多赚50块运费差价。反观东北的老王,守着便宜玉米却卖不上价,去年每头猪少赚了80块。
三、三个关键决策时刻
1. 补栏还是清栏?
山西老张去年逆势补了500头母猪,现在笑得合不拢嘴。靠的是政府每头300块的能繁母猪补贴,加上自配饲料省下的成本。但河北老赵就没这么幸运,盲目跟风补栏碰上猪价跳水,亏了辆五菱宏光。
2. 养土杂还是外三元?
湖南养殖场主刘姐算了笔账:虽然外三元每公斤多卖0.5元,但饲料消耗多15%。最后改养抗病强的内三元,料肉比从2.8降到2.6,反而多赚了3万。

3. 自繁自养还是专业育肥?
广东温氏现在玩起了"借腹生子",把母猪场设在利用当地防疫优势,仔猪成活率从85%提到93%。但散户陈叔还在纠结:自繁自养每头成本省30块,可一旦闹疫情就是全军覆没。
四、未来三年的生存指南
- 家庭农场(<500头):赶紧把土杂猪换成抗病强的龙民黑猪,新品种日增重多50克
- 中型猪场(500-3000头):跟屠宰场签保价协议,像双汇现在给合作场每公斤加0.3元
- 集团猪企(>3000头):把AI估重机器人装上,某广东猪场靠这个年省87万饲料钱
小编掏心话
养猪这行当早不是"多养多赚"的年代了。去年全国能繁母猪超预警线4.56^4],可头均利润还能有214元,关键就在"会养"。建议新手:
- 每天盯紧农业农村部数据(特别是能繁母猪存栏量)
- 跟本地三家以上饲料厂保持议价权
- 把出栏体重控制在115-125公斤黄金区间
记住,现在养猪比的不是谁家猪多,而是谁家猪活得明白!
标签: 养殖户,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