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猪价上涨的关键因素。猪价上涨可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供需关系首当其冲,这是影响猪价的关键因素。如果市场上生猪供应少,而需求多,猪价自然就会上涨,反之则会下跌。比如说在一些节假日,像春节,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大增,要是供应跟不上,猪价就会往上走。饲料成本也很重要,猪吃的饲料要是涨价了,养殖户的成本就增加了,那他们就会想提高生猪价格来保证利润。像玉米、豆粕这些主要的饲料原料,如果价格上涨,生猪价格往往也会受到影响。政策因素也不能忽视,政府出台的一些关于生猪养殖的政策,比如环保政策、补贴政策等,都会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和养殖规模,从而影响猪价。市场预期也在起作用,如果养殖户预期猪价会涨,就可能会惜售,减少市场上的生猪供应量,推动猪价上升。
再看看近几年猪价波动的数据及分析。从2000 - 2024年生猪月度价格对照表来看,猪价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通常春节后猪价持续回落,5 - 7月猪价通常见底,之后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猪价会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就拿2024年的数据来说,1月的价格为24.43元/公斤,2月是24.61元/公斤,3月24.49元/公斤,4月24.31元/公斤,5月25.11元/公斤,6月27.84元/公斤。可以看出在这期间价格有起有伏。2024年价格波动的背后,和市场上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在人工成本、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生猪产消环节严重分离,这不仅放大了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也造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以及生产者及消费者福利的下降。而且从存栏量等数据来看,2024年二季末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1季末上升1.2%,根据这个数据推算10 - 12月之后,即对应2025年3 - 5月生猪价格将步入下行通道,不过这也得考虑季节性因素影响,春节后的情况可能会有变化。
影响未来猪价的市场供需关系也是个很复杂的事情。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猪市场经历了显著的供需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国内生猪存栏量为42694万头,同比下降3.5%。同期,生猪出栏量达到52030万头,同比下降3.2%。这种供需格局的变化对猪价产生了深远影响,猪价持续上行。从供给端来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变化是个关键指标。从2024年1月到2024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下降了9.2%,这预示着2024年的生猪供给将持续减少,支撑猪价上涨。再看需求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消费者的需求对猪价影响很大。像随着开学、国庆和年底备货,Q3 - Q4是全年生猪消费趋势回升的阶段,叠加宏观居民消费复苏态势,猪肉需求会增加。养殖户的决策也会影响市场供应,如果养殖户看到猪价上涨,可能会增加存栏量,但如果考虑到成本、风险等因素,又可能会谨慎行事。比如说二次育肥这种方式,部分养殖户会购买已经达到100 - 120公斤的猪只,继续育肥两到三个月,直至130 - 140公斤再出售以赚取更高的价差。但是从数据来看,涌益咨询监测样本的二次育肥销量显示,5月中旬为7.3%,5月下旬为6.4%,6月上旬为3.7%,呈现连续回落的状态,这也反映出养殖户的谨慎情绪。
不同地区猪价走势对比也有很多看点。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地区的猪价存在差异。例如中部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猪价走势各有特点。中部地区在某些时间段均重涨幅领先,像3月末较2月末,山东、河北、云南、江苏和河南市场均重涨幅超过其他地区,涨幅较大的区域集中在中部市场。而华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肥标猪价差收窄情况比较明显,这也是目前猪源集中的三大产区。再看2024年的时候,各区域间价差逐渐缩窄,但猪价最高与最低价地区差异仍在8元/公斤以上。搜猪网监测数据显示,不同地区的生猪出栏均价也有不同,这些差异和地区的养殖规模、消费能力、运输成本等因素都有关系。比如说运输成本高的地区,生猪价格可能会相对高一些,因为要把运输成本算进去;消费能力强的地区,如果当地生猪供应不足,猪价也会偏高。而且不同地区的养殖政策、环境等也会对猪价产生影响,像一些环保要求高的地区,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当地的生猪供应和价格。
猪价上涨预测的权威观点整合方面,招商证券分析师指出,这一轮猪价快速上涨背后的核心原因是能繁母猪去化导致的行业基本面变化。从能繁母猪传导到生猪出栏,中间有10 - 12个月的养殖周期,从2024年1月到2024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下降了9.2%,预示着2024年的生猪供给将持续减少,这将支撑至少一年左右的猪价上涨。国海证券则认为,从去年四季度仔猪价格暴跌下的低补栏导致当前出栏量开始收缩,以及近期出栏体重持续下降形式下猪价从弱稳到上涨,生猪供给收缩正愈演愈烈,周期上行趋势已形成。山西证券认为,对比猪价出现反弹而非反转的2024和2024年,2024年初以来的能繁母猪补栏特征有明显不同,虽然国内生猪和仔猪价格从2024年1月开始出现震荡上行的态势,但2024年1 - 4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仍出现下滑,已经出现周期底部末端的特征。展望未来猪价,开源证券认为,7月为我国全年最高温月份,北方高温,南方高温高湿步入雨季非瘟高发阶段,若南方雨季非瘟严重程度超预期,猪价或阶段性快速下跌,届时则进一步强化下半年猪周期反转强度。更长视角下,国联证券旗帜鲜明地指出,明确猪价上涨的中长期逻辑是供应短缺,2024年冬季疫情损失导致供应减少的逻辑逐渐兑现。长期来看,前期产能调减将逐步致后市供应呈现减量态势,叠加下半年生猪消费逐渐提升,综合来看猪价有望继续上行。
接下来咱们以问答的形式来进一步聊聊猪价相关的事情。
问:如果养殖户都扩大养殖规模,猪价是不是肯定会跌?答:不一定。虽然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会增加生猪的供应量,但是这还得看市场的消费需求情况。如果消费需求增长得比供应还快,猪价可能不会跌,反而可能还会涨。而且还要考虑养殖周期,从养殖到生猪出栏有一定的时间差,在这个时间里如果有其他因素影响,比如疫病等,猪价的走势就很难说。
问:猪价上涨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答:猪价上涨的话,消费者购买猪肉的花费就会增加。对于那些经常吃猪肉的家庭来说,可能会减少猪肉的消费量,转而购买其他肉类,像鸡肉、牛肉等。这也会影响到其他肉类的市场需求和价格。而且猪价上涨可能会对一些以猪肉为原料的加工食品价格产生影响,比如火腿肠、腊肉等,这些产品的价格可能会跟着上涨。
问:环保政策对猪价的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答:环保政策对猪价的影响是长期和短期都有的。从短期来看,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被关闭或者整改,会减少生猪的供应量,从而推动猪价上涨。从长期来看,环保政策会促使养殖户采用更环保、更科学的养殖方式,这可能会增加养殖成本,如果养殖户把成本转嫁到猪价上,猪价就会长期受到影响。而且环保政策也会影响到养殖的规模和布局,对未来的生猪供应产生持续的影响,进而影响猪价。
问:除了前面提到的因素,还有什么可能会突然影响猪价?答:疫病是一个可能突然影响猪价的因素。如果发生大规模的疫病,会导致生猪死亡或者被扑杀,这样生猪的供应量就会急剧减少,猪价就会快速上涨。另外,国际市场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猪价。如果国际上猪肉的进出口情况发生变化,比如进口猪肉大量增加或者减少,也会对国内猪价产生影响。
标签: 上涨,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