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说,这事儿还真有门道!去年俺邻居王叔养了300头猪,眼瞅着要出栏时价格哐当跌了2块,硬生生少赚了十多万。今儿咱就仔细说说,生猪价格这玩意儿到底咋算出来的?

一、菜市场猪肉价≠生猪价?先整明白这俩概念
()可别把菜市场里三十块一斤的排骨价当成生猪价!咱说的生猪价是养殖户卖给屠宰场的"毛猪价",这个数儿可比菜场价低了去了。2025年12月全国平均生猪价才15.8元/公斤,可菜场里后腿肉都卖到28块了。
三个关键数要盯死:

- 出栏价(养殖户卖猪价)
- 白条价(屠宰场批发价)
- 终端零售价
这中间每层都得扒层皮——屠宰场每头抽60块加工费,冷链运输每公里加价0.3元,菜场摊主还得再赚20%差价。下次见猪肉涨价,先别急着骂街,得往产业链上游找原因。
二、饲料成本占六成?算成本得会抓重点
俺表舅在河南搞养猪场,去年算账时直拍大腿:"玉米涨价那会儿没囤货,每头猪多花了80块饲料钱!"您瞅准了,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60%-65%,这才是命根子。
(掰手指头数)成本四件套:

- 玉米/豆粕价格(占饲料成本70%)
- 防疫用药(非洲猪瘟后涨了3倍)
- 人工水电(规模化场每头约摊50元)
4仔猪成本(2025年3月曾到800元/头)
举个实在例子:2025年8月玉米涨到3100元/吨那阵子,山东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猪就得多贴150块。所以说要盯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期货,比看天气预报还重要!
三、供需关系咋判断?这三个信号忒关键
去年冬至前猪肉价突然蹿高,您猜为啥?广东人开始腌腊肠了呗!需求端看节气比看黄历准——立冬腌腊肉、清明祭祖、中秋团圆,这都是猪肉消费的峰时刻"。
供给端得盯三个硬指标:

- 能繁母猪存栏量(农业农村部每月10号公布)
- 仔猪低于成本价说明要减产)
- 二次育肥比例(超过30%就得警惕)
举个反常识的:2025年猪价暴跌时希望集团愣是靠着提前三个月分析能繁母猪数据,把出栏时间推迟了俩月,每头猪多赚了200块。这数据哪找?农业农村部官网每月定期更新,免费的!
四、政策风向标要看准 收储消息别错过
去年4月国家启动第七批冻猪肉收储,第二天猪价就应声涨了5毛。这个收储机制就像稳压器——当猪粮比连续三周低于5:1,国家就会出手托市。
重点记三句话:

- 猪粮比低于5:1必收储
- 收储启动后15天内见效
- 每次收储量约占总存栏0.5%
不过这里头有个坑——2025年那次收储,有养殖户听说消息就压栏,结果等收储结束还没卖出去,反倒亏了运费。所以说见好就收最实在,别总想着吃整条鱼。
五、个人观点:新手别碰这三个坑
干了十几年养殖的老把式告诉您,预测猪价千万别信这三样:
❌ 朋友圈的小道消息(十有八九是二道贩子放风)
❌ 自称内部人士的涨价通知(真有门路的人早闷声发财了)
❌ 简单粗暴的"猪周期"理论(现在周期都缩短到14个月了)
最靠谱的法子是搞个"三看本":

- 看农业农村部月度报告
- 看新希望、温氏等大厂的出栏计划
- 看本地菜场的排骨销量(周末下午去转悠最准)
说句
去年在山东参访养殖场,场长老李说了句话让我记到现在:"猪价预测就像摸黑走山路,手里得有根数据当拐杖。"新手朋友不妨从记录每日饲料价开始,坚持三个月自然能看出门道。记住咯,养猪是场持久战,价格波动就当刮风下雨,把猪养好了,总有好价等着您!
标签: 养猪户,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