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畜牧养殖领域,“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这个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它究竟有着怎样的作用,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这一系列疑问,对于养殖户以及关注畜牧行业发展的人们来说都至关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地探讨一下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相关的诸多内容,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明晰它在养殖环节中的重要价值与应用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简单来说,它是一类添加到饲料中,本身并不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那样为动物提供营养成分,但却能在其他诸多方面对动物的生长、健康以及养殖效益产生积极影响的物质。常见的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包含了抗生素类、驱虫剂、抗氧化剂、防霉剂、调味剂等等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说到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作用,那可是多方面的。就拿抗生素类添加剂来讲,它能够抑制或者杀灭动物体内的有害病菌,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从而保障动物能够健康成长。比如说在养殖生猪的过程中,小猪容易受到一些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侵害,适量添加特定的抗生素类添加剂,就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的概率,让小猪顺利度过易感染的阶段,茁壮成长。而驱虫剂则针对动物体内外的寄生虫,像牛羊等反刍动物,在放牧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各类寄生虫,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合适的驱虫剂,就能有效驱杀寄生虫,避免寄生虫吸取动物体内的营养,保证动物机体的营养能够被自身充分利用,提高生长速度和育肥效果。
抗氧化剂在其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饲料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等原因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饲料中的一些营养成分被破坏,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很容易就因为氧化而失去活性。抗氧化剂的添加,就能够延缓饲料的氧化进程,保持饲料的品质,让动物采食到营养更充足、更稳定的饲料,间接促进动物的健康生长。防霉剂同样关键,尤其是在潮湿的季节或者地区,饲料如果保存不当很容易发霉变质,产生的霉菌毒素会对动物的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添加防霉剂能抑制霉菌滋生,保障饲料安全,减少因饲料霉变给养殖带来的损失。

对于调味剂而言,它可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有些饲料原料本身的味道可能不太受动物喜爱,导致动物采食量不足,影响生长。例如家禽类动物,如果饲料的口感不好,它们可能就会挑食或者少吃,而添加合适的调味剂,让饲料变得更“美味”,就能提高家禽的采食积极性,摄入足够的营养来满足生长、产蛋等需求。
那么,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该如何正确使用呢?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来选择和添加。不同的动物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仔猪和成年猪,在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时,种类和剂量就有明显差异,仔猪的机体更为脆弱,对抗生素的耐受性相对较低,所以要选择更为温和、剂量更精准的产品。同时,要注意添加剂之间的配伍禁忌,有些添加剂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失去原有的作用,所以在添加多种添加剂时,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兽医或者饲料专家,确保配伍合理。
另外,使用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还要注重质量把控。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质量保障的产品,避免使用一些三无产品,以防其中含有有害杂质或者含量不达标等情况。在添加的过程中,要准确称量,保证添加量的精准性,不能随意增减,不然要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么可能会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使用记录也要做好,详细记录添加的时间、种类、剂量等信息,方便后续的追溯和总结养殖经验。
【相关拓展】
在了解了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后,我们还需要探讨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判断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是否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呢?这其实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从动物的生长表现来看,比如动物的体重增长速度是否正常、毛色是否光亮、精神状态好不好等直观的外在表现。像健康且生长良好的鸡,羽毛会比较丰满、有光泽,活跃度高,采食和饮水都正常,如果添加了合适的添加剂,这些表现应该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些检测手段,比如定期对动物的血液进行检测,查看一些相关指标是否正常,像某些营养物质的含量、是否存在病菌感染的迹象等,还可以对饲料的品质变化进行监测,看看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是否有效地发挥了作用,以此来综合判断添加剂使用后的实际效果,进而对后续的使用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关问答】
问:所有的动物都能用同一种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吗?
答:不是的,不同动物的生理结构、生长习性以及对疾病等的易感性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具体动物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比如鱼类和禽类所需的添加剂就有很大差异。

标签: 饲料添加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