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补栏的仔猪每头亏120元,猪价到底什么时候能抬头?" 在河南新乡的养殖合作社里,负责人老李指着存栏的800头育肥猪直叹气。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显示,7月第2周全国生猪均价15.3元/公斤,较春节旺季下跌41%,但广东个别屠宰场收购价却逆势突破19元。这种撕裂行情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供需天平正在倾斜
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但生猪出栏均重从118公斤增至123公斤,相当于变相增加2.3%的猪肉供给量。更值得关注的是:
• 饲料成本下降:豆粕价格较去年同期降低18%,每头猪饲养成本减少85元
• 冻品库存高企:上半年屠宰企业库存同比增加37%,足够填补15天市场需求
政策调控的明暗线
国家发改委7月12日启动年内第二批冻猪肉收储,但仔细观察收储文件会发现两个关键细节:
- 限定收储价为15.8元/公斤,较市场价仅高出3.2%
- 要求承储企业必须在30天内完成轮换,变相限制囤货空间
区域价差对照表

区域 | 外三元收购价 | 运输补贴 | 价差空间 |
---|---|---|---|
东北) | 14.2元/kg | 无 | - |
西南(四川) | 17.8元/kg | 0.4元/kg | 3.6元/kg |
华南(广东) | 19.1元/kg | 0.6元/kg | 4.9元/kg |
消费端出现新变量
餐饮企业预制菜使用量激增,导致鲜肉采购比例下降12%。更值得注意的是,某连锁超市采购总监透露:"我们现在要求供应商提供110-115公斤标准白条猪,超重部分要折价8%收购。"这对习惯养大猪的散户形成直接冲击。
个人观点:8月下旬院校集中备货可能带来短期反弹,但考虑当前6.2:1的猪粮比仍处绿色区间,叠加进口冻肉到港量增加,年内突破18元/公斤的概率不足三成。建议200头以下养殖户重点关注本地屠宰场的周均宰杀量变化,这个指标比全国均价更能反映真实供需。
标签: 养殖户,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