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2024年三四月份猪价走势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分析。这可不像简单的猜硬币正反面,背后有着复杂的市场逻辑在起作用。
先从生猪的供应端来看。2024年自繁自养成本大约在15.7元/头左右,这个成本相比2024及2024年并不算太高,这是生猪生产性能快速增加带来的结果。不过,外购仔猪成本相对较高,平均成本在16.8元/公斤,相对高于2024年,主要是因为去年四季度至今年2季度仔猪价格相对较高所致。这意味着在供应方面,养殖户的成本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成本高,可能会影响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假如养殖户觉得成本高利润薄,在2024年一二月份的时候减少补栏数量,那么到了三四月份生猪的出栏量可能就会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猪价上升。就好比一条生产线上,如果投入的原材料少了,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少了,市场上这个产品就可能会变得相对紧俏,价格也就容易往上走。
再看看上市企业的情况。2024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有明显增加,2024年前3个季度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在68%左右,高于去年的65%以及过去几年40 - 50%的平均水平。负债经营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模式,而由此伴生的融资成本则进一步推高了生猪的养殖成本。这样的情况可能会让企业在养殖规模的扩张上更加谨慎。如果大型的上市企业在2024年年初收缩养殖规模,减少生猪存栏量,那到了三四月份市场上的生猪供应也会相应减少。这就像一个大企业在某个产品的生产上踩了刹车,市场上这个产品的供应量肯定会受到影响,猪价自然也会受到波动。
从养殖利润的角度来说,受今年养殖利润亏损较大影响,上市的17家上市企业经营性净现金流在今年1季度已经开始转负,2 - 3季度虽然转正,但整体转正幅度并不大,预计全年净现金流流入量将大幅缩小。对于养殖户和企业来说,利润就像是发动机的燃料,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就像发动机没油了,很难持续扩大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养殖户和企业可能会调整养殖策略,减少产能,那三四月份生猪供应减少的可能性就又增加了,猪价也就有了上涨的动力。打个比方,你开一家小餐馆,如果一直不赚钱,你肯定会减少食材的采购量,餐馆里能提供的菜品数量就少了,在市场上就会变得相对稀缺,价格可能就会提高。
从需求端来看,猪肉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肉类食品。在三四月份,没有像春节那样的重大节日来大幅度刺激猪肉消费。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一些户外活动会增多,比如野餐、烧烤等,这些活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猪肉的需求。不过这种需求的增加量可能不会像节假日那么明显。而且,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猪肉的需求。在北方地区,三四月份可能对猪肉的需求相对稳定,而在南方部分地区,随着气温升高,可能对猪肉的需求会有一些小波动,比如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天气热吃猪肉有点油腻,转而选择一些清淡的肉类。但是总体来说,猪肉作为一种主要的肉类来源,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就好像一个大家庭,虽然每天吃的菜可能会根据天气有点小变化,但肉还是经常会出现在餐桌上的。
另外,我们还得考虑政策因素对猪价的影响。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关于生猪养殖、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政策。比如说,如果政府为了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出台一些补贴政策鼓励养殖户增加存栏量,那可能会增加未来的生猪供应,对三四月份的猪价产生下压的作用。相反,如果政府加强了对环保等方面的监管,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小养殖户被迫减少养殖规模,那生猪供应就会减少,猪价就可能上涨。这就像政府在一场比赛中充当裁判的角色,它的一些决策会直接影响比赛双方的表现,在猪价这个事情上,就是影响养殖户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再来说说产能去化的问题。从能繁母猪到商品猪出栏,有约10个月的养殖周期。如果在2024年中后段有能繁母猪的产能去化情况,那么到2024年三四月份,可能会影响到生猪的出栏量。如果产能去化比较明显,那出栏量就会减少,猪价就可能上升。这就好比种庄稼,你种下的种子少了,收获的时候产量自然就少了,市场上这种农作物的价格就容易升高。
标签: 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