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近年来猪价涨跌的影响因素。这其中,供给和需求是两个关键因素。从供给端来看,生猪出栏数量和出栏均重影响很大。就像2024年的时候,猪价高、成本高、风险也高,把猪养大更划算,所以生猪出栏体重增加了,出栏数量也因为之前的养殖情况而有所变化,这就影响了市场上猪肉的供应量,进而影响猪价。还有进口猪肉这一因素,我国虽然是猪肉净进口国,但是进口猪肉占国内消费比例比较小,像2024年和2024年进口量虽然有变化,可对国内猪价影响有限,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应紧张的局面,稍微减弱猪价上涨的势头。再就是国家收抛储政策,我国的储备肉大多是冷冻肉,居民更倾向新鲜肉,而且储备量有限,所以对猪价整体走势影响不大,不过能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缓和价格波动的作用。
中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和MSY指标很关键。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了生猪繁育能力。打个比方,如果能繁母猪存栏量高,就能快速补栏,为商品育肥猪的数量提供保障。从能繁母猪产仔到育肥出栏大概需要10个月,所以这个存栏量的变动是猪价趋势变动的根本动力。MSY代表一头能繁母猪一年能提供的出栏生猪数量,反映母猪生产效率。我国之前受非洲猪瘟影响,MSY有所下滑,不过随着能繁母猪存栏的恢复,如果非洲猪瘟不再大面积爆发,生猪产能不断增长,猪价可能就会进入下跌周期。
从长期看,猪周期主导猪价波动。猪周期就是猪价因为供需不均衡产生的周期性变动,比如供给不足猪价涨,然后养殖规模扩大,又导致供给过剩猪价跌,接着养殖规模缩减又会使供给不足,这样循环往复。以前我国生猪行业大概是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周期,不过2024年以来,这个周期规律发生了变化,波动周期拉长,波幅也变大了。另外,养殖成本也会对猪价有影响,它可以作为猪价底部的支撑信号。
需求端的因素也不容小觑。收入水平、人口数量与结构、替代品价格以及消费季节性等都会影响猪价。比如收入水平高了,可能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会有一定变化;人口结构如果老龄化加重,对猪肉的消费量可能也会有不同;当牛肉、鸡肉等替代品价格低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会更多选择替代品而减少猪肉消费;还有消费季节性,冬季是猪肉消费旺季,夏季相对是淡季,这都会让猪价产生波动。
咱们再看看国内外猪价波动的对比与借鉴。国外像美国和德国,它们的猪周期有自己的特点。美国和德国猪肉价格周期呈现延长且趋同的特点,德国的波动幅度比较小,美国的波动幅度低于我国。从这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猪价波动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国外在猪价调控方面可能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他们在养殖规模化、科学化管理、应对疫病等方面可能有一些先进的做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稳定猪价。不过我国有自己的国情,人口众多,猪肉消费量巨大,生猪养殖规模也非常庞大,而且我国生猪养殖散户曾经占比比较高,虽然现在规模化程度在提升,但还是和国外有一定区别。
养殖户面对猪价变化得有应对策略。在猪价下跌的时候,很多养殖户会面临困境。比如一些养殖户在前期猪价下跌时,就面临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调整心态,像四川的一些养殖户,有的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因为价格一时下跌就慌乱,也不能盲目跟风补栏或者抛售。对于一些小散户来说,面对疫病、价格波动、成本上涨等问题时压力很大,像在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的一些散养户就基本退出了养殖行业。而规模化养殖在应对行情波动时有一定优势,比如大型养殖企业在低谷期可以对猪群结构进行调整,淘汰产能低下的母猪,补充优质高产的母猪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前销售部分断奶仔猪来锁定亏损额度,降低出栏重量减少饲料消耗以减少亏损。一些养殖户还可以和企业合作,采用代养寄养模式,像眉山市就广泛推动“公司 + 农户”的模式,代养费结算不受市场行情影响,只与养殖成绩挂钩,这样养殖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市场风险。
回到最初的问题,猪价还会继续跌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简单地说会或者不会。如果从供给端来看,当前生猪产能的情况很重要。如果产能还在持续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较高水平,生猪出栏量不断增加,那猪价可能还会面临下跌压力。但是如果考虑到需求端,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购买力增强,或者在一些节日等特殊时期,猪肉消费需求大增,这可能会对猪价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而且政府也可能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调控猪价,避免猪价过度下跌或者上涨。比如说在猪价过低时,政府可能会采取一些收储措施,在猪价过高时,可能会投放储备肉等。所以,猪价未来的走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那接下来咱们以问答形式再说说几个相关问题。
问题1:猪价上涨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答案:猪价上涨,消费者购买猪肉的花费就会增加。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会减少猪肉的购买量,转而选择一些替代品,像牛肉、鸡肉等。这可能会改变家庭的饮食结构,同时也会增加家庭在食品方面的支出预算。
问题2:养殖户如何在猪价波动中提高收益?答案:养殖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收益。一方面是提高养殖效率,比如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安排出栏时间,在猪价相对较高的时候出栏。还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采用代养等模式,降低市场风险,稳定收益。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成本,包括饲料成本、防疫成本等。
问题3:政府调控猪价有哪些手段?答案:政府调控猪价的手段主要包括收抛储政策,在猪价过低时收储猪肉,减少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从而稳定猪价;在猪价过高时投放储备肉,增加供应量来平抑猪价。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来扶持养殖户,比如提供养殖补贴、优惠贷款等,帮助养殖户稳定生产,从源头上稳定猪价。政府还可以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不法商家哄抬物价或者恶意压低价格等不正当行为。
标签: 个头,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