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猪肉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东西。餐桌上常见它的身影,它的价格涨跌就像晴雨表一样,能反映出很多事儿呢。今天啊,咱们就好好唠唠这猪价行情,再琢磨琢磨这价格到底会涨还是会跌。
咱先看看最近的情况。就拿前阵子来说吧,生猪价格那可是一夜之间就“飘绿”了,就像坐过山车似的,突然就失控下跌。为啥会这样呢?这里面的原因可不少。就供应方面来讲,秋季天气凉快了,猪群上膘那速度就跟开了挂似的,适重的猪源一下子就多起来了。养殖户瞅准了这个赚钱的好时机,纷纷加大出栏计划,市场上的猪一下子就变得很充足了。打个比方,以前市场上就100头猪在卖,现在一下子变成了150头,这供应一增加,价格可不就容易往下走嘛。
再看看消费这边。国庆过后啊,节日的红利没了,大家消费的惯性就下来了。就像咱们过节的时候,家里会多买点肉,过完节了,就恢复正常的购买量了。而且啊,距离年底做腊肉、香肠这些还早着呢,再加上现在的经济形势,大家手头可能没那么宽裕,购买力下降了。家庭消费增加的量那是非常有限的。还有那些屠企,订单量少得可怜,它们都是按照订单来生产的,开工率不高,对猪源的采购积极性那也是相当低的。这就好比一个做衣服的工厂,订单少了,对布料的需求也就少了。
市场因素也在这儿搅和着呢。现在这供需关系的影响下,市场里的利空情绪占了上风。国内很多地方搞二次育肥的那些人啊,都在观望,不太想入场。养殖户呢,就想着落袋为安,赶紧把猪卖了换成钱踏实。这样一来,市场上就缺乏那种能让猪价缩量然后上涨的情绪。
还有其他的一些影响,比如说政府的调控政策啊,饲料成本还上涨了。饲料成本一涨,养殖户的压力就更大了,就更想快点把猪卖出去,这对市场猪价的下跌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过呢,这猪价也不是一直就这么跌下去。11月的时候,立冬节气快到了,气温下降,猪肉的消费旺季就来了。特别是南方地区,腌腊的需求会阶段性地增加。这时候啊,猪价就有希望得到支撑然后反弹了。就像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始准备做腊肉了,猪肉的需求量一下子就上来了,价格也就有往上走的动力了。
咱们再把时间往前推一推,8月的时候,猪肉价格又涨了。当时市场的情况是比较奇怪的,属于那种“缺猪但不缺肉”的状态。从供需基本面来看,8月商品大猪出栏供应是偏紧的,大猪拉涨标猪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是市场情绪这个东西可不能小看,部分中小散养殖户对8月下旬的猪价行情不看好,就增加了出栏量。消费端呢,猪肉价格一涨,大家购买的欲望就下降了,消费增量没有达到预期。就像东西贵了,大家就会少买点一样。
5月的时候也发生了很戏剧性的一幕。猪价一路涨得很猛,都冲破历史纪录了。消费者在那儿叫苦不迭,养殖户可高兴坏了。可是到了5月25日晚上,这猪价突然就像变了脸一样,急转直下。有人说是养殖业生产能力快速恢复了,也有人说是政府的调控政策起了作用。这就好比一场拔河比赛,两边的力量在不断变化,猪价就跟着上下波动。
从这些过往的情况来看,这猪价的涨跌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就像一个复杂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在起作用。供应、消费、市场情绪、政府政策、饲料成本等等,这些因素就像机器的各个零件一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比如说,如果政府出台一个政策,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那过一段时间,供应可能就会增加,猪价可能就会下降。再比如说,如果出现了一种新的猪饲料,成本很低,养殖户的成本降低了,可能就不会那么着急把猪卖出去,猪价的走势又会不一样了。
标签: 涨跌,操控